甘肃省小陇山白皮松良种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林木良种基地是专门生产林木良种的场所,应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良种产量,使其真正成为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保存基地、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白皮松;基地建设;小陇山
[中图分类号] S79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122-3
甘肃省小陇山白皮松良种基地位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积林场和榆树林场境内,基地建设由2个林场承担。麦积基地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榆树基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柳林镇。基地交通便利,有旅游专线通过,周边有高速公路、国道和县级公路。农村富余人口可为营建基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 基地发展现状
1.1 现有规模和经营情况
白皮松良种基地面积185 hm2,其中种子生产区80 hm2、母树林55 hm2、采穗圃50 hm2。2001—2004年,由于资金、技术指导、管理措施到位,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基地经营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麦积基地和榆树基地年均采种5 000 kg,同时开展了松土、除草、施肥、修枝、割灌及病虫害防治等营林工作,并开展了森林防火工作。2005年开始,由于资金不到位,基地经营管理水平徘徊不前,总体经营水平不高,亟待升级换代。
1.2 存在的问题
当前良种的供应与林业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白皮松良种基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基地建设初期有专项投资,完成了基地建设的基础任务,但后续经营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使基地经营管理难以长期系统坚持,表现为种子产量低而不稳。二是基地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三是实验研究较少,缺乏科研项目支持。
2 基地发展目标
2.1 发展目标
努力把白皮松基地建设为集林木良种生产、遗传测定、种质资源保存、良种示范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一流的良种基地,达到出良种、出管理经验、出人才、出成果及出效益的目的。全面完成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基地建成投产后,良种产量达60 kg/hm2,遗传增益为8%以上。建立白皮松育种群体、开展子代测定,为建设高世代种子园提供足够的繁殖材料,逐步提高白皮松种苗的遗传增益。
2.2 遗传改良和良种生产的主要工作
白皮松基地遗传改良和良种生产的主攻方向是以现有的种子生产区和种质资源为基础,提高初级种子园种子产量,开展有性杂交制种,创造种质资源,建立大规模的良种试验示范林基地。强化种子生产区的土壤、水分、树体、花粉、病虫害防治和种子采收加工等管理工作,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全面收集优良树种自由授粉家系种子,营建子代测定育苗和子代测定林。同时,开展人工控制杂交育种工作,选择高配合力的骨干亲本,为白皮松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
3 主要建设任务
3.1 生产性建设
生产建设工程包括种子生产区、母树林、采穗圃、繁育区、实验区、种质资源收集区和示范林。
3.2 主要技术措施
在已经建立的白皮松初级种子园基础上,利用近年选择的优树材料,进行部分区域的改造,以提高现有基地的质量,保证良种生产的稳定性。
3.3 优良材料的选择
在小陇山林区的天然林中选优。
3.4 良种基地建设
3.4.1 种子园经营管理。对现有种子园重点采取割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修枝等抚育措施,實施母树截顶、疏枝、环剥、断根等修剪整形及激素处理措施,促进开花结实,提高种子产量。
3.4.2 子代测定林的营建。子代测定的评比目的是检验表型选择的有效性,对优良材料进行再次评价,为种子园的去劣疏伐和重建提供依据,为高世代育种提供育种资源;通过遗传参数研究,为制定育种策略、改进育种方法、提高改良效率提供依据。子代测定将按照林木遗传育种理论和田间试验要求,在苗圃和造林地分阶段进行,并加入不同层次的对照。
3.4.3 种质资源收集区的建立。以优树无性系为对象,收集100个以上的优树单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收集5株以上的分生株。
3.4.4 示范林的建立。利用选育的小陇山种源白皮松良种和基地种子培育的壮苗,营造良种示范林。
3.5 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突破种子生产区、母树林母树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保证良种稳定供应,切实提高良种产量;研究人工杂交技术,生产优良杂种,切实提高良种品质。抓好遗传测定工作,为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不断扩充新的种质资源,不断选育优良品种;积极开展区域化试验,确定良种适宜推广范围;通过实地调查,建立良种基地动态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数据库。
3.6 提高良种产量、质量的经营措施
提高良种的产量和质量,加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促进母树高产稳产,提高种子产量,保障遗传品质,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
3.6.1 无性系配置。基地内无性系配置是保障种子遗传品质的重要措施。选择可配性高、杂种优势强的杂交亲本作为种质资源收集区的建设材料。
3.6.2 去劣疏伐。根据子代测定及观察结果,淘汰遗传品质较差、雌性繁殖适合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的无性系,以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疏伐的依据为子代测定的结果、各家系的开花结实状况。观察并准确记录种子园的开花结果习性。与子代测定信息相结合,评价种子园中的家系,以确定保留与疏伐对象,可分期分批疏伐。
3.6.3 提早开花措施。提早开花可加快种子园投产。通过采用施用赤霉素、整形修枝、中耕松土等措施,以促进种子园提早开花结果。
3.6.4 施肥。施肥能显著增加雌花量。采用环状施肥的方法,在离根基部15~100 cm处撒肥,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每次每株施0.5 kg复合肥。 3.6.5 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种子产量、降低自交及近交程度,结合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如养蜂)的措施增加授粉率,提高结实率。
4 保障措施
4.1 技术保障
4.1.1 科技支撑。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良种基地的方案规划、技术路线、育种策略和总体设计的技术支持。
4.1.2 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组织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修深造;邀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开展讲座,提高基地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吃苦耐劳、作风扎实的专业技术队伍。
4.1.3 技术路线。对现有种子园区加强管理,全面实施“六大”管理,促进开花结实,提高种子产量。按照林木遗传育种理论和田间试验要求,组织子代测定,对遗传材料进行评价,为种子园去劣疏伐和育种世代轉换提供依据。在优良林分中进行优树选择,扩大遗传基因基础,为新一轮种子园的建立选育材料。强化良种壮苗的培育,提高良种效益。
4.2 管理保障
4.2.1 管理运行模式。小陇山白皮松良种基地的主要依托单位是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实行与科研院所联建共管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基地成员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基地要积极争取国家建设和研究任务,申报地方科研与推广项目,争取各级部门科研和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
4.2.2 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基地在建设和研究项目过程中,既要考虑基地建设和良种生产,又要为基地的硕士生、本科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与技术示范、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4.2.3 编制规划和工程设计。坚持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编制和修订基地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完成。
4.2.4 项目计划管理。基地所有的建设、研究活动都必须纳入总体计划,实行计划管理。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总体规划和计划,制定年度计划任务书,按期完成。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监督,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报告。不得随意变更建设地点、时间、标准和规模。
4.2.5 工程管理。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批准的计划文件,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批准方案组织施工,保证质量;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强化在建工程的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和按标准验收,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再验收的原则。由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工程建设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2.6 管理措施。①及时割草割灌。每年割草割灌2次,促进母树生长,套种绿肥在花期压青,增加土壤肥力,并保护林地凋落物,将杂灌木、枯枝落叶归还给林地。有目的地经营管理林下植被,鼓励有条件的地块在定植后实行林农间作,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②合理施肥。对林地增施针对营造树种的复合肥,并多施有机肥。施肥有助于幼树的生长,提高树木根系突破障碍因子的能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合理的人工施肥是解决养分缺乏和养分供给不平衡的有效方法。讲究施肥方式,避免地表撒施,污染水源。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防治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不用或少用农药,如必须使用农药时,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以免污染环境。④良种基地内要强化防火,加强领导,把防火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春冬季要加大防火力度,防火戒严期严格封山、加强巡护,禁止开展一切非生产经营性活动,严防火灾。建立防火机构和队伍,配备防火工具、设施,完善防火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