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地域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晓庆 孙秀伟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概论》课较强的实践性,也要求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地域平台这一载体,有利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于加强实践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地域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67-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它是源自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很强。这一特殊性,也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讨如何制定出一套经费较少、实施难度不大、又易于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地域特色这一平台,应该充分引起足够的重视。依托地域平台,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对于实践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的内涵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理想和信念[2]。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即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在实践中指导自己行动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它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
  
   2.《概论》课的实践性,要求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认识的规律,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来源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因此《概论》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使得教学成功与否,并不是体现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上,而是学生能否很好的理解这些理论,并且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新的社会实践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相结合,这是摆在每一个从事《概论》教学工作教师的重要课题。
   经过60年的曲折探索与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社会主义毕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这一理论体系能否被群众掌握,从而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们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理论只有与实践及实践主体相结合,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
  
   3.《概论》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加强实践教学
   《概论》课要求全面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基本观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了解、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本门课程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学理论、用理论、信理论,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大对《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化对《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
  
   二、地域平台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地域平台这一载体,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它能够真实地全方位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实际,特别是民间的、底层的实际;更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对于独立的各个高校而言,各地的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无疑是最便利的平台与载体。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从而积淀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高校文化的形成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地域性的特色。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可以说是对高校有着最直接、最具体、最切实际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处于相对落后区域、较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可供开发利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也是很丰富的,欠缺的是发现的眼光和利用的行动。
  
   1.有利于发挥《概论》课“与时俱进”的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理论,其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随着变化着的实践,这一理论体系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又有力证明这一理论正确性的。
   《概论》课既有很深的思想性,也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突出其时效性,否则只会空洞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时事充分溶入到教学当中,而且在实践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校所处的地域,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社会调查、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深入百姓生活之中,让大学生用心感受到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到发展的复杂性以及长期性。比如我校的发展可以说与阜新这座城市休戚与共,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如何进行转型,资源如何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这是摆在每一个阜新人民面前的重任。尽管步履蹒跚,阜新已经开始朝着新的发展方向在前景。作为高校所在地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对本地高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的实际,就是学生们能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践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让学生关心城市发展,了解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以及规划,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葫芦岛校区坐落在渤海之滨,从建市之初到随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几乎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有新的气象出现。随着校区周边地段的不断开发,学生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通过身边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让大学生能切身体会教材当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通过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其说服力显而易见。更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将自身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应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想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确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的内容就必须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地域平台这一载体,不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能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最生动的实践素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也在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触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大学生们极为敏感,甚至会因为某些现象而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错位观念。让学生们带着这些困惑,来单纯给学生们灌输理论、政策,毫无说服力,对于我国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实践教学更是不能回避以地域平台以依托的实践,有机会让大学生们深入基层面对面、零距离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通过接近工农和各阶层人士,了解市情、省情、国情,耳闻目睹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化,切身感受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体验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甘苦和需要。
   充分挖掘地域优势,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把生动鲜活的事例与课堂的所学理论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室,真切地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此增强了“概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变思想政治理论之“死水”为流动之“活水”,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3.实践素材更有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
   因地制宜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节约有限的实践经费,同时生动鲜活的事例,更具有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因为课堂上教师所援引的案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案例也一定具有典型性、影响力等特点,但大部分却远离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所处环境。以地域特色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如在充分发掘校本文化的同时,可以将其与高校所在城市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我校与阜新这座城市,相伴相生同舟共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溶为一体。地矿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专业,依托的就是阜新市的矿产资源和工业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校潜心研究先进技术,用几十年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着“太阳石”精神。随着新工业的兴起,能源型城市普遍衰落,阜新也在此之列。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阜新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海州露天煤矿2005年关闭,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是世界上罕见的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也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新亮点。这些都是距在校学生最近的实践素材以及现实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葫芦岛校区比邻的四家新村则是这一举措之下,农村发展的试点,四家村企业集团也是村办企业中较为成功的案例,这就是距离课堂最近的实践基地。作为辽西第一个股东村――兴城四家村,2006年,由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为兴城市四家村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村企分开、产权明晰、村民成为股东的历史性转变,成为辽西第一个股东村。通过实地的参观考察学习,学生可以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宽裕、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及农村发展的新趋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葫芦岛的新兴的几个工业园区北港工业园区、滨海工业园区、龙湾CBD园区,这里集中了一批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龙头所在。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施,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能拥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构建。
  
   4.任课教师可供发挥的空间更大
   地域特色这一平台载体,有利于任课教师很好的结合时代发展脉搏,选择的素材更加贴近实际。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知识层面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每个教师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因此,挖掘这一地域特色,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相对难度较小,可操作性却很强。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关注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关注本校的发展规划等等。进而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每一个高校而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依托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并且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能够使社会实践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形成政治信念的“催化剂”,引领大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群众,使之真正成为这个理论体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从而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02-11.
   [2] 邢秀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反思、构建与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框架内[J].学理论,2010(33):293.
   [3] 吴学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