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书明

   摘 要: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笔者结合化学教学的实践,探讨一下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联系实际;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66-0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并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关于化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虽然,化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因知识储备不够使理解不够、不到位,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同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全都与实际联系挂钩。这样教师在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就会感觉比较抽象,学生也感觉像听天书,枯燥无味,厌学情绪也由此产生。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尽量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下面就这个观点谈谈我的一节化学课的感受。
   2007年5月22日的早上第二节课,给高一(三)班上课,内容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本上由一个演示实验而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课本上的内容叙述也较少,如果按课本上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因此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思考了如何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与实际相连联系。
   上课开始:“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先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凯里市舟溪镇近几年来农作物经常大面积的发黄变枯,曾经有人说这是酸雨造成的危害,那么我们能用化学方法来证明这是酸雨造成的吗?”这个问题一出来并附带着一些相关的图片。我观察到学生被这个问题和图片刺激地一个个表露出惊讶的目光。他们的学习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但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于是我再因势利导问:“大家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释酸雨主要由什么气体形成,同时想一想酸雨中主要含有那些离子?”让学生思考1分钟后回答,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酸雨主要是由SO2气体在空气中经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生产了硫酸,硫酸再随雨水降落就形成了酸雨;酸雨中主要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我再问:“要证明是否是酸雨,只要用化学方法证明这种雨水中是否含有什么离子就可以得出答案?”这时大多数学生答:“硫酸根离子。”我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求知欲进入了本堂课的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硫酸根离子有哪些性质,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不难答出,硫酸根离子一是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二是硫酸钡不溶水也不溶于酸液中。让学生具有这个知识后再抽3名学生分别做课本的演示实验[实验6-6],同时我说:“甲同学做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在滴加稀盐酸;乙同学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丙同学做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要求这3位学生代表面向全体同学演示,将他们所做的实验现象分别报告出来,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得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了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更好地掌握,我仍然把这个知识点与实际联系起来分析说明。在说明为什么要用盐酸酸化时,我问到:“同学们在吃早餐时有多少人吃馒头,馒头用什么发酵?”同学们说:“用纯碱”。我拿了一瓶纯碱试剂给学生看,再将纯碱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可以发现也有白色沉淀。由此引导学生分析要想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必须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经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再加上我的点评最终得出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最佳检验方法是,先将待测液用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待测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为了使本节课首尾呼应,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展示开始上课时提出的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回答。这时我观察到他们的眼睛里不再是惊讶、不再是茫然,而是人人眼里流露出自信的光芒,个个都抢着回答。课后,回顾这节课有如下的感想。
   其一,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课的关键。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在引导孩子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就是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比掌握某种知识更有意义。俗话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有效地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学生,总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反之,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总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以学为苦,勉为其难,效率低,效果差。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其二,教师上好化学课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不应该把抽象的化学知识简单地由口头传输给学生,而应利用好“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典型特征,充分展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化学实例在生活中的真实性。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而我们的教育手段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是不行的,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学习靠兴趣,兴趣来了就学习,兴趣不来就不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某个知识点时应该多思考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有了一切就好办。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但从这节课来看,如能将传授的知识与生活的事例特别是一些敏感的事例联系起来教学,会使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因为学生学习知识就是要达到学以至用,使他们提前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其次,就这一节课,我认为还有一点做得不够完美,有一点瑕斑。就是开始上课时的那个探究问题――凯里市舟溪镇的农作物是否是酸雨的危害,如果将采集到的凯里市舟溪镇所降的雨水带到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后,再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的检验这瓶雨水是否是酸雨。这样做使得学生对这个问题不会留下悬念,真正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2] 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3] 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