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考政治计算题例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兴兴

   摘 要: 经济生活中的经济计算题是目前高中学生政治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政治试卷的热点。难在理论抽象,计算复杂,知识点分散;热在与时事联系密切,实用性强。纵观全国各省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有计算题的影子。笔者针对近几年的高考计算题的命题特点,就做好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类的计算题试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 价值量; 计算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51-01
  
   近三年来,在全国的每一套高考试题中,都至少有一道经济学的计算题。而所考的计算题中,大多数主要考查的是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碰到此类题目时,往往抓不住解题的关键,容易掉分。本人从教二十多年,在教学中掌握了一些方法,现将它介绍给同学们,希望对同学们有一些帮助。
   做好劳动生产者率与价值量关系的计算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了解几组概念的区别
   (1)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
   (2)劳动时间: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3)价值量:分为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例如:某国2009年有生产商品的M的厂家A厂、B厂和C厂三家,6小时分别生产商品3件、5件和6件,而B厂的劳动生产率恰和同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样,6小时生产的价值量为N。2010年三个厂中,B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其它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谁正确反映了这一变化:
   A、0.6N0.6N1.2NB、0.6N1.2N1.2N
   C、0.6N1.2N0.6ND、0.6N1.2N0.6N
   要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这几个概念:①A厂、B厂和C厂三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②6小时生产的价值量为N是价值总量;③B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理解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但商品数量在增加,社会财富在不断增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
   三、区分清楚价值总额(量)与价格总额的区别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供求的影响;②币值的影响;③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素。
   例如:(2008年四川文综,24,4分)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多少?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要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价值与价格是有区别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下降,而价格不一定会变。2008年商品的价格不变,原因是题目材料中提到其他条件不变,要根据条件来确定。
   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其他条件不变时,创造的商品数量为10+10×10%=11亿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00+100×10%=110亿元。2008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创造的商品数量为11+11×10%=12.1亿件。
   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等于: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价值总量=12.1×10/(1+10%)=12.1×10/11=110亿元。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格,价格总额=12.1亿×10元/件=121亿元。
   四、学会运用几个公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N1=,N1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X%中的X是社会劳动生产提高的幅度。
   例如: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多少?
   带入分式计算:N1===10(元)
   (2)社会劳动生产率翻番的增长后,单位商品数量的计算:计算公式:N1=2×NX,N1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翻番后的单位商品的数量,N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前的单位商品的数量,X为劳动生产率翻的番数。
  例如:2台电视=2部手机=2辆自行车,现在生产电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翻了2番,而生产自行车的社会劳动时间延长了一倍,现在该等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此题关键是手机劳动生产率翻番的把握,带入公式问题就简单多了,N1=2×NX,带入计算,N1=2×22=8
   (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货币增价值(贬值)。N1=×,N1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货币增价值(贬值)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货币增价值(贬值)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中的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中的,±X%为货币增值的幅度,-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例如:(2008年全国卷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 C、18元 D、18.75元
   代入公式计算就简单多了,N1=×=×=12.5(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过好教材关,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全面地复习涉及计算题的基础知识,包括已经考查的和目前还没有涉及的问题,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国民收入、银行利润等,不能幻想猜题押题。只有把工夫用在平时,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