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民族音乐教育市场化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立新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族音乐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走市场化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民族音乐教育的市场化,有利于民族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振兴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我们应当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时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民族音乐教育; 市场化; 机遇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86-02
所谓经济全球化,又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相互的依赖性,都必须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才能够共存共荣,共同获得发展的新机遇。换言之,在当今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独立地或孤立地进行,都要不断地寻找众多的合作伙伴,并不断地扩大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经济的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社会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十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绝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波及和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教育也不例外,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和大环境下,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重要变化。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我们振兴民族音乐,进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音乐教育的市场化走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促使民族音乐教育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最直接和最大的影响,就是促使教育与经济相结合,最终促使教育市场的形成。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在我国,教育市场的形成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生事物,教育和市场的结合是一种文明、进步的结合,而不是唯利是图的“金钱至上”的结合。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则更应当如此。
民族音乐教育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教育,其内涵丰富,品位高尚。一旦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民族音乐的教育市场,就能够导致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教育结构的优化和组合,提高民族音乐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因此,对于民族音乐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不要以为民族音乐教育一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就会导致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意识,就会使高雅的民族音乐教育沾染上铜臭,从而导致民族音乐教育的低俗化或低品位。如果我们从宏观的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都不可避免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只不过因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同、情况有别而导致结合的程度和结合的方式有所不同。尽管各个行业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各个行业都在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寻找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最佳契合点;都在结合的过程中,寻求有利于本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那么,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其利如何?其弊如何呢?客观地讲,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有利也有弊。从总的方面来看利大于弊,好处多于坏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教育(包括民族音乐教育)再也不是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的“世外桃源”。从根本上讲,当代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特别是由于我们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实行了市场经济,现在教育的融资渠道必然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想发展教育就必须伸手向国家和政府要钱。相反,我们要想发展教育,就应当想方设法拓宽渠道,动用多种社会力量来办学,尤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
相比较而言,就国内的教育市场来看,民族音乐因其固有的高雅特点,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起步比其他教育行业要慢一些。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至今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总以为我们所从事的民族音乐教育乃是传播高雅艺术的殿堂,应当不偶流俗,不为金钱所动。其实,这种将民族音乐教育与经济发展截然对立起来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不合时宜的。高雅的教育难道就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了吗?民族音乐教育难道一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就一定会变成追金逐银的“下三滥”行当吗?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放开视野,目光向外,纵观当今的多种艺术行业,就不难看出:无论歌舞、影视还是书法、绘画,许多高雅艺术行业早已不同程度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了,而且结合的结果,带来的不是艺术品位的降低,相反却是艺术的繁荣发展以及艺术质量的提高,形成了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振与良性循环。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速度太慢,现在国内的民族音乐教育行业相当不景气,多数甚至大多数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待遇偏低,至今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是苦行僧似的生活。在许多艺术院校中,民族音乐教育专业因经费的投入不足,形成了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少数院校连添置一些基本的乐器和教学用具的钱都拿不出来,从而导致民族音乐教育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生存危机”。所以,要改变这种捉襟见肘的窘态,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前进,在当今的形势下,必须形成新的共识: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就必须迈开步子,大胆地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只有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才能够走出低谷,登上秀美的艺术峰峦。只要我们从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大局出发,以民族音乐教育自身的优势来寻求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最佳契合点,我们就完全可以避兔“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避免市场经济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和效应,让民族音乐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促使中国在新世纪之初成功地加人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反过来又促使国人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一言以蔽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国内的许多行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也给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讲,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民族音乐教育带来的机遇,在当前主要就是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必须跟上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民族音乐教育融人市场经济提供了直接的有利条件。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看法,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环境,为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促使每一位民族音乐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果断干脆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出路明摆着只有一条:就是必须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必须尽快使民族音乐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实行良性结合。否则,如果我们继续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不突破陈腐的观念,那么,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大环境中,我们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甚至可能导致民族音乐教育的恶性衰退。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中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体系之中,也为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可以施展拳脚的良好时机。当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决,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来说,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只看到挑战而看不到机遇,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悲观主义;而如果我们只看到机遇而看不到挑战,那么我们就会盲目乐观,庸人自娱。首先,我们应当审时度势,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努力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要对民族音乐教育的体制进行改革,促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朝着教育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我们在把握机遇的同时,特别要看到民族音乐教育现在业已面临的严峻问题,看到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把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放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来思考,找准民族音乐教育的定位,寻觅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实际上,只要我们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经济全球化提供给我们的,可能就是一个比之于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宽广的大舞台。我们在这个新的国际国内大舞台中,完全可以利用民族音乐教育自身的优势,大展拳脚,再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雄风,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优化民族的心理作出重要的贡献。
三、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良好时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如前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把握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呢?笔者认为,要真正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良机,就必须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有中国待色的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把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搞上去。
1. 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根据教育市场的发展规律,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重新配置。就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而言,总的来说尚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缺少必要的独立性,更缺少强强联合。迄今为止,国内的民族音乐教育,一般都是附属在艺术类或者音乐类高等院校之中。民族音乐教育在这些院校中,多半不如外国音乐教育和流行音乐教育那样受到广泛重视或者普遍青睐。说得好听一些,这是一种“曲高和寡”的状况;说得现实一点,那就是民族音乐教育“独木难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经济的单个实体必须具有相对的对立性,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运行的独特方式不受制于别人或不受制于别的经济实体;同时,经济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必须实行必要的联合,特别是应当实行强强联合,以便共存共荣,共谋发展。同样的道理,民族音乐教育现在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首先必须谋求个体本身的发展,摆脱对其他学科和其他教学机制的依赖性。然后,在个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实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合,乃至强强联合。这样,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才能够发展壮大,形成气候。否则,民族音乐教育如果只是某些音乐院校或者某些音乐教育机构的附属物,连起码的独立性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强强联合”与“共谋发展”!
其二,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目前尚没有融人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特别缺少按照教育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现在,民族音乐教育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但是时下有一些民族音乐教师却头脑精明、进财有方,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或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个人的方式打人教育市场,私下里进行单个的或作坊式的音乐辅导,赚一些血汗钱。当然,我们对这种改善生活状况的个人举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因势利导,把有才能的民族音乐教师组织起来,以群体的优势取代个体的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实行民族音乐教育市场的整合,就很有可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无论对于民族音乐学科、专业的发展,还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经济待遇,都会有明显的益处。否则,如果不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就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永远停留在个体或作坊式运作的层次上,因而也就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市场的要求。最终受到损害的,只能是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行业和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利益。
2. 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努力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整个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民族乐器的生产、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招生与分配、教学与实践、创作和演出等等。在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如果我们用经济全球化观念来看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市场。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与民族乐器厂实行联合,派遣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民族乐器的生产与调试,提高民族乐器的生产质量和生产工艺。
我们可以按照音乐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旧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和加强新的学科和专业,避免学科与专业的重复设置,从而避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无谓浪费。
我们在招生与分配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一进一出”两个关键性的环节,在招生时,严格挑选,择优纳良,将优秀的生源吸引过来,甚至可以目光向外,进行跨国招生。另外,在学生就业时,要密切关注音乐人才市场的动向,让优秀的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有一展雄风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民族音乐专业出来的学生,如果不精通专业技能,不具备很强的音乐实践能力,那么毕业之后,是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民族音乐人才市场的萎缩。只有培养优质的人才,才能创造出专业的品牌,从而能够使民族音乐的人才市场得以不断扩大,在教育市场中实现良性循环。
在当今的国际化大背景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民族音乐的教育更应如此。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当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精通民族音乐知识的行家并具有研究能力的学者,更要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创作。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国内和国外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如果一所音乐院校的民族音乐专业能够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优秀复合型人才,那么这些人走出校门之后,就能够通过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在国内和国际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而一所音乐院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声名远扬了,那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会长期地、持续地显现出来。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我们将上述的一系列工作联系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市场的发展规律,构建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产业体系。这种产业体系一经形成,虽然不能像美国的好莱坞那样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实体,起码也能够利用民族音乐产业形成新的经济优势,来促进民族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才是民族音乐教育的宏观发展道路,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够真正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道路。一旦走上这条正确的道路,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方可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向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3. 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速民族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加速民族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努力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都不具备较高的素质,那么要想振兴民族音乐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高质量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途径有许多种,但是在当前,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良好环境,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来进行教师素质的培养,将是十分有效的。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不仅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教育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而且还特别促进了人们的竞争意识。道理很简单: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处于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之中的民族音乐教育,必然也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市场经济中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的影响。有了竞争大环境,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有了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压力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转化成动力,那么就可以“不用扬鞭自奋蹄”,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们为了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要主动地、自觉地、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使自己在竞争中保持有利的地位。
这种将外在压力内化为自身动力、化被动为主动的办法,可以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国内音乐教育和国外音乐教育的新经验和新方法,目光始终瞄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术前沿和音乐教育的人才市场,将最先进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吸收或借鉴过来,为民族音乐教育服务,从而推进民族音乐朝着长盛不衰、永具活力的方向发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