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课堂如何提高“即时评价”的语言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广维

  摘 要: “即时评价”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如何提高“即时评价”的语言有效性的发展性、差异性、具体性、科学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课堂; 即时评价; 实施原则; 语言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28-01
  
  教学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想提高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语言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大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每一句话,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无论你说的多天花乱坠,都是无效的。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吸引着学生,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着学生,亲切、自然、诚恳、真实,整个课堂学习气氛和谐、浓厚,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中。这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反馈中提高、在调整中发展。
  2.差异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坚持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老师不能用相同的尺度去度量他们,去要求他们。我们的教育是要让犯错误的同学慢慢少犯错误,直至最后不犯错误;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成绩慢慢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这才是充满智慧的教育。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心理、知识结构、回答的问题,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成功者。
  3.具体性原则
  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的这些评价语言――“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做得更好”等等。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到底该怎么想?”“我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笼统、概括性的语词,尽量少用。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教师的态度和期望。
  4.科学性原则
  课堂“即时评价”语言的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使用、讲求精确。
  首先,课堂评价语言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要与学生的回答或行为相适应。也就是说,评价要有根有据,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行为。客观评价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映衬下才显得更光彩夺目,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才更具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能手足无措,也不能巧妙回避,否则会导致学生形成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其次,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要正确。就是在正确的时候,恰当的场合对某个人说恰当的话。综合而言,评价语言的正确性涉及评价的语境和被评价者的面子。语境是教师评价语言使用是否正确(恰当)的一个依据。因为,语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方式与评价的内容等。
  第三,评价语言要注重精确性、有区分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己有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肯定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发言必然应当有不同评价,即评价语言要有区分度、精确性。一句笼统、简单的评价,学生甲听到后可能十分得意,因为他在班上学业不佳,常常表现出动脑筋不够,但学生乙的反应却很平淡,因为这种表扬一点不能看出他与其他同学不同之处,不能激起他的兴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别的评价,这种评价无论是肯定或部分肯定,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特别用心和关注,从而促进教与学活动的积极展开。
  5.情感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也要注重情感性。教师要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从对学生的尊重的角度出发,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着浓浓人情味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只有动情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扉。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学生的价值观去理解学生,要把话说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教师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适合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有独特见解时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充满真情的赞赏,能让学生沐浴爱的芬芳。此外,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时必须做到“有礼貌地说”。一般情况下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的一些评价语言如果威胁了学生对自我印象期望的话,那就是对学生的面子需求造成了威胁。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或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6.艺术性原则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不断变换表达方式和评价的角度,或是一句赞叹,或是一句玩笑,或是一句名言。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总之,“即时评价”是个新兴的话题,如何提高“即时评价”的语言有效性也将会是永远的话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运用自如,才能使课堂“即时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刚.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9.4.
  [2] 朱永新.引领心灵[M].海南出版社,2009.5.
  [3] 李玉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丰台课改平台网,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