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燃料视角下青海可持续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洪亮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带,省内有很多牧区。牧区内有大量的牦牛,牦牛为青海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方便。牦牛的排泄物――牛粪在晒干之后充当了燃料。据笔者的调查,现在牦牛粪在草原上已经成为一种商品。牛粪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草原上的牛粪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燃料的需求。燃料的供不应求,使牛粪的价值得以彰显,从而成为一种商品。这些出售牛粪的人便成了草原上的商人。1
  现象二:青海省有些农村所在的地区,由于地势起伏不平难以发挥机械作业。为了实现耕地和运输农作物的愿望,几乎每户都饲养了牦牛或黄牛。牦牛的生存需要饲料的不断供给,麦秸变成了一种良好的饲料。2牛的生存同样离不开新陈代谢,它的排泄物――牛粪并没有放到地里作为肥料,而是被农民晒干作为燃料用。3
  现象三:青海省日照强度较高,但是据笔者的观察,青海省对太阳能的使用率却较低。据笔者的观察,在西宁市太阳能设施很少。在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太阳能设施。比如:互助县寺滩村,笔者没有发现有一户人家使用太阳能装置。在广大牧区,很多牧民买不起太阳能装置。4如果说在农村没有太阳能装置,农民可以利用电能或者煤炭作为替代品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那么在牧区的牧民却难以使用其他能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牧区,大量牦牛粪被作为燃料来实现取暖或者做饭等生活需要。
  现象四:在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社会和政府还不够重视。在2D06第七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青洽会)上共有三个太阳能公司参展,这些太阳能公司的展位前很少有人来咨询。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政府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重视。从笔者收集的很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来看,政府的项目引进大多集中在煤炭、盐湖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此外,还有少量的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笔者没有发现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项目。
  
  二、法律视野下社会现象的初步检讨
  
  以上现象说明,以牛粪作为燃料是牧区和农村村民常见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习惯具体存在了多长时间笔者无从考证,但作为一种惯性力量具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以牛粪作为燃料满足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但笔者觉得此种燃料是以破坏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代价的。牦牛吃草后代谢了牛粪,牛粪作为燃料烧掉,导致牛粪无法返还到大自然中去,草原上的生态链被打破。草原上的草等植物,并没有化肥等肥料的供给。所以草原植被的生长得不到所需要的养料,长此以往,导致草原的退化。5草原的退化会导致沙漠化、沙尘暴天气以及水土流失等危害的出现。这不仅会破坏青海的环境状况,而且还会影响处于我国二、三阶梯的广大中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以牛粪作为燃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青海乃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在农村地区把牛粪作为燃料同样会打破大自然的生态链,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利用模式是把牛粪返还到土地上,去生产无机农产品。草地资源和土地资源具有数量有限、位置固定和土地肥力不可培育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们珍惜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要求人们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处理好用地和养地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6
  对于牧区和农村以牛粪作为燃料而不是用其他资源作为燃料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应该对其简单评析,而应该深思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起初,人们把牛粪作为燃料也许可以归因于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人们没有能力开发其他资源作为燃料替代品,牛粪作为燃料是人们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说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环境下,以牛粪作为燃料,大自然还可以承受的话,那么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人们对牛粪燃料消耗量与日俱增以致于牛粪也成了商品的今天,大自然则会难以承载。只有向大自然长期的索取,而无对大自然的馈赠,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期盼只会是“水中看花,雾中望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选择以牛粪作为燃料呢?除了晒干的牛粪具有适合燃烧的属性外,笔者认为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是,牛粪晒干之后比较轻松,因此在草原上游牧的牧民可以较为方便的携带,而煤炭等燃料却难以携带。其次,因为社会对农民提供的牛粪之外的燃料替代品较少。比如:在牧区的牧民很难用上电力资源。再次,归因于人们的贫穷而导致的对煤炭等其他燃料的购买力低下。根据笔者在2006年“青洽会”上对几家太阳能公司的销售人员的调查,牧区很多牧民没有钱购买太阳能设施。这既意味着牧区牧民购买力的低下,同时也说明了目前太阳能设施的成本较高。
  从现象四中可以分析出,首先目前社会公众对太阳能资源缺乏认识。据笔者调查,目前利用太阳能开发的产品可以烧水、做饭、发电(电力可以储存,以供路灯照明、电视剧的欣赏等)等。这些新开发的产品要投入市场,人们对其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太阳能资源的经济、安全、节能等特征,目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其次,政府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重视。从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指南中可以窥见一斑。煤炭等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今天的过度开发会导致明天资源的枯竭。而太阳能资源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清洁能源,对其开发与利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政府对其开发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
  
  三、传统燃料利用的环境危害性
  
  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到工业经济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工业经济影响下资源和环境的状况,而忽视了畜牧业和农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在工业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青藏高原,牧区和农村的燃料利用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牧区,草料被牦牛、羊等动物食用,它们的代谢物成了牧民的燃烧品,这使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正当的干扰。7草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得不到正常的供应,必然会影响到草等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引起草料产量的下降。但牛羊等动物对草料的需求不减,特别是随着牛羊数量的增多,草料的利用量超过草料的再生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遭到破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报告――1999――经济转轨与政府的作用》一书中指出,“中国大约1.35亿公顷草原发生了退化、荒漠化和盐碱化,占中国草原面积的1/3。目前,每年200万公顷草原遭到破坏。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干旱,特别是过度放牧和开垦,

在河流的源头发生了草原退化。”8草原的退化,除以上原因外还与牛粪燃料的使用有关。“青海全省草场中度以上退化面积达1.1亿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0.1%,其中4995万亩草场退化成为泥土裸露的黑土滩。全省单位面积产草量同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30~80%。”9其中,作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玛多县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草原明显退化,1998年达到1.61万平方公里,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0%,其严重程度触目惊心。”10
  农村地区燃烧牛粪对环境的影响与牧区相比相对较低。因为在农村地区土地的肥力可以凭借化肥等养料得到补偿。但是使用化肥等无机肥容易使土地僵化,会减少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地处高原的许多农村土地,基本上处于高低不平的梯级结构中。日照时间长、日照强度高的气候会使土地容易干旱,再加上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灌溉措施,土地资源及其容易沙化。而地貌环境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出现“沙尘暴”等天气。如果把牛粪等有机肥返还到土地中,在土地的取得和补偿之间建立一种均衡,则可以克服以上弊端,且能提供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绿色食品”。
  
  四、传统燃料替代品开发可能性
  
  土地资源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场所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料来源。为了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牛粪燃料的其他替代品。
  尽管青海省煤炭资源丰富,但笔者认为应该尽可能地少利用煤炭资源。因为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多的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煤炭等资源属于“生化资源”,它的发开和利用,不仅会减少该资源的储备,而且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甚至影响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探索一种可以循环利用或者可以再生的“阳光资源”。11由“阳光资源”取代“生化资源”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生化资源终究会枯竭;其二,在生化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这个星球有限的、但事实上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要素――水、土壤、空气和地球大气层――必然会遭到过度使用、损耗以至破坏……由此可见,面向阳光型能源和原料基础的转型,对于确保全球社会的未来安全将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深度的、广度的和长远的影响可以与工业革命相匹敌。”12
  加强水能的开发与利用。青海省水能资源丰富,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均发源于此。根据笔者在2006年“青洽会”上的调查,青海省各地的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水利资源的开发,比如正在引资的曲麻莱县水电站建设项目、祁连县二珠龙水电站建设项目、上柳沟水电站建设项目等。13电力资源开发后,需要铺设电网将其输送到“千家万户”。但是在地缘广阔、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电网的铺设目前还无法延伸到青藏高原的每一个需要用电的地方。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电网系统的缺陷。青海省日照强度高,“全年太阳辐射3200焦耳,是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14此外,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具备开发太阳能资源所需要的半导体多晶硅等材料。所以太阳能资源在青海省具有开发的可能性。2006年“青洽会”上,参展的太阳能企业有“青海省太阳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月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他们推出了“太阳灶、太阳能灯、太阳能支流或交流电源等”产品。以太阳灶为例,太阳灶在广大农牧区、特别是在燃料缺乏地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每台太阳灶每年可节约1000―1500千克柴草。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电网无法延伸的地方可提供日常供电。因此,太阳能产品对于缺乏生化能源和电力资源的牧区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五、燃料开发与替代的障碍
  
  资源的开发需要成本,水力、太阳能等“阳光资源”的开发比传统“生化资源”开发冒更大的风险、投入更多的资本。如果说开发成本很大,但社会需求比较多且企业能够比较容易获利的话,阳光能源的开发仍会吸引广大商主体的资本输入。根据笔者的调查,青海省水利资源的开发尚能吸引广大公司等商主体的资本进入,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目前仍比较缓慢。青海省由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所以煤炭资源的价格较低。用煤炭发电的成本也较低,再加上水利发电的竞争使电力资源的价格更低。所以农民喜欢用煤炭或者电力资源而不是购买太阳能产品。
  牧区的牧民很难用上电力资源,而煤炭资源的携带很不方便,所以牛粪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燃料。随着牛粪需求的增大,牛粪在牧区成了一种商品。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牧民没有钱购买太阳能产品,太阳能产品对他们而言价格太高。公司等商业主体不可能把价格降低到低于生产成本,因为营利性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购买力的低下,需求的萎缩,反过来又影响人们投资太阳能公司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开发太阳能产品的公司会越来越少,这种恶性的循环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克服。
  
  六、燃料开发与替代的机制保障
  
  首先,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商业主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冒险性的行业,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因为商主体具有营利本性,商业经营中如果没有获取利润的可能性,他们很难把经营路线扩展到具有高度风险且成本较大的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退一步讲,公司等商业主体即使把经营范围扩展到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他们生成出的产品也会具有较高的价格。因为公司的投资者要分取利润,公司的雇员要生存和发展,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投资需要获得回报,所有以公司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都希望公司能够在获利的前提下不断壮大。即使是公司周围的社区也希望公司有足够的能力为社区的繁荣做点贡献,因此这些的愿望和期望的实现,都需要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实现营利性的目标。商业主体开发的具有高成本的产品,对于处于比较贫穷状态的牧民或者农民,乃至市民而言,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给予商业主体税收等优惠措施开发“阳光能源”。政府的税收优惠会刺激公司等商业主体涉足“阳光资源”的开发,并促使公司等商业主体降低产品价格。笔者认为,不仅青海省政府给“阳光资源”的开发提供税收等优惠,而且中央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者法律、法规为“阳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优惠。这样有利于其他地区的公司,进入青藏高原进行“阳光能源”的开发。当法律、政策等外部机制健全后,市场会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价值。外地(包括外国)公司会“单枪

匹马”进入青海进行能源开发,或者与青海省太阳能公司合作开发能源。青海省太阳能公司的地缘优势与外地公司的资本、乃至技术优势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结合。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公司会不断地做大做强,公司的产品价格优势会不断地彰显。太阳能资源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不仅青海省的广大消费者受益,而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得到保证。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向生态化迈进。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应该从传统经济效益型产业,向生态型、环保型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要求,是参考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和循环原理,在不同产业之间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以达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和污染产生,消除对环境的破坏,逐步将整个产业结构对环境的负外部效益降低到最低限度。”15传统的产业结构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生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对“阳光资源”的开发。在“生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也忽视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青海省经济发展,既应重视传统“生化资源”型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应重视“生化资源”型产业向“阳光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以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
  再次,培养民众的生态意识。农村以牛粪作为燃料使用,则土地得不到有机肥料的补充。此种行为方式不仅使土地的增产、增收得不到保障,而且使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讲,这种燃料资源既不利己,也不利于社会。以“牛粪”作为燃料的成本也很高,做完一顿饭需要大量的牛粪。因此,使用其他燃料,特别是做饭时使用其他燃料,对农民而言可能降低生活成本。目前,青海省电力资源相对比较便宜,可以提倡农民使用电力资源。随着太阳能产品价格降低,农民使用太阳能产品的花费将会更低。
  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的水平。农民以牛粪为燃料,除了满足其做饭的需要外,而且还是为了满足其取暖的需要。青海省冬天不仅冷,而且时间长,农民的生存需要“取暖”。因此,应该切实考虑农民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中,不能牺牲他们的利益。如果禁止农民以牛粪作为燃料,这样的政策实际上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生活,因此不具有可执行性。因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农民或者牧民的利益,应该受到关注。笔者认为,只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当农民使用其他燃料能够保障生存和生活需要时,才能对农民使用牛粪燃料作出规制。因此,如何提高农民或者牧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还需要深入探讨。
  
  七、结语
  
  以牛粪作为燃料在青海省较为普遍,而具有太阳能资源优势的青海省很少使用太阳能资源也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应该以“阳光资源”的使用取代“牛粪”燃料的使用。进而分析了燃料转化的障碍、转化的可能性以及机制保障。对于刚从中国的东部初到中国西部的笔者而言,这种积淀了很长历史时期的牛粪燃料现象具有新奇性,但更多的是陌生性。因此,是不是需要取代牛粪燃料以及如何取代牛粪燃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应该让牛粪燃料现象作为一种惯性力量延续下去。
  
  注释:
  1.在日本,将不以从事商行为作为经常职业,但以出卖物品为业者,称为拟制商人。《日本商法典》第4条第2款规定:“依店铺或其他类似的设施,以出卖物品为业者,或经营矿业者,虽不以实施商行为为业,也视为商人。”参见王作全主编:《商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2.在不需要用牛耕地的东部地区,给麦子脱粒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或者利用联合收割机或者利用脱粒机来脱粒麦子。青海农村为了给牛提供饲料,就用牛拉着工具来回的压麦子来实现脱粒过程。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落后,而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创新。这种方式,发挥了麦秸的循环利用功能。
  3.笔者到互助县寺滩村调研时候,看到该村很多村民的墙上都贴满了牦牛粪。现象二来源于周继红老师带领下于2006年9月份到青海省互助县寺滩村调研。
  4.在2006年“青洽会”上,笔者对几家太阳能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了调查。据他们反映很多牧区的牧民很需要太阳能设施,但是很多人没有钱购买这些设施。
  5.在干旱、气温相对低并且日照强度高的青藏高原草原上的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6.曹明德著:《生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7.环境问题的范畴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而且还包括生态破坏。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第三项将下列现象也列入环境保护中:“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正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报告――1999――经济转轨与政府的作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9.杨莉:《少数民族生态利益与民族生态政策创新》,栽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0.曹明德著:《生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11.阳光资源是与生化资源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生化资源是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以及作为核能材料的铀等不可再生资源;而阳光资源是指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阳光资源不仅可以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而且它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负效应较少。
  12.曹明德著:《生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和86页。
  13.资料来源分别为:2006年“青洽会”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介绍和祁连县投资指南。
  14.农工党青海省委:《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
  15.张昌蓉、薛惠锋:《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载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8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