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的水分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拱国庆 张学深
1.水稻需水规律
水稻的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透的水分。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移栽返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7%~12.9%,分蘖期占25.1%~26.3%,拔节孕穗期占24.3%~35.1%,抽穗开花期占9.4%~17.9%,乳熟期占9.5%~13.5%,黄熟期占6.1%~9.9%。水稻需水临界期是孕穗期,此时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作物产量。
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高峰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分蘖期,日需水强度是7.0mm(峰值主要由棵间蒸发形成的);第二次是孕穗拔节期,日需水强度是8.6mm(峰值主要是由叶面蒸腾形成的)。棵间蒸发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植株少,叶面积小,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间的蒸发量高。相反随着植株的增多和叶面积的增大,叶面蒸腾逐渐上升,到孕穗拔节期日平均需水量达到最高峰8.6mm,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水稻整个生长期的需水规律。
2.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原则与技术
2.1分蘖期实行薄水勤灌 分蘖期薄水勤灌利于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且幼苗基部透光良好,从而达到促进根系发育,根系吸肥能力增强,促进早发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的目的。移栽后水分管理因育秧方式而不同,因天气而异,一般寸水为宜,阴雨天气稍浅,高温干旱天气稍深。
2.2足苗期及时排水晒田 分蘖后期,当超级稻每亩总苗数达到23万苗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主茎和大蘖优生快发,达到穗多、穗大、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目的。晒田应掌握天气情况,阴雨天气多,晒田困难,晒田时间可长一些,并要抓紧晴天早晒田,或争取间隙晴天晒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或缺水的地方,可轻晒或免晒田。
2.3幼穗分化期浅水勤灌 幼穗分化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减少小穗数,造成颖花退化和穗粒数减少。若灌水过深,又会使稻株茎部柔软,引起植株倒伏,一般保持水层6~8cm为宜;遇干旱天气,水层可以稍深些。多阴雨天气或地下水位高,或有贪青现象的田块,可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水分管理措施。超级稻幼穗分化期不耐低温,当遇到强冷空气来临时,要灌深水,保证一定的深水层,以稳定土温,避免低温影响幼穗发育。
2.4孕穗始穗期保持深水 孕穗始穗期是水稻的水分最敏感时期,此期缺水容易导致空壳减产。应保持8~10cm的深水层,同时能够以水调温,提高株间的空气湿度。遇寒风低温,应灌深水以保温。
2.5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充实的关键时期,若遇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作用下降,影响籽粒饱满。如果保持深水层,土壤中氧气减少,影响后期根系活力,也会引起叶片早衰,致使灌浆不良。因此,在灌浆乳熟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应采取“跑马水”的办法,做到灌水不积水,断水不缺水,干湿交替,以利于籽粒充实。在黄熟期以后,需水量大大减少,此期最忌田间积水,以促进成熟,且方便收割。
3.强化栽培水分管理技术
超级稻的强化栽培核心是节水灌溉,全生育期要保持湿润或田面相对湿润,以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个体、大群体、抗倒高产的目的。
3.1秧田期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出苗,1叶1心以后应以控为主,以促进强壮根系的形成。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出现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此时要在早晨8时前及时浇水,且一次浇透。
3.2移栽期 插秧时田面最好保持“花大水”状态,这样便于掌握插秧深度,并保证及时“立苗”。田面无水,手插秧时,秧苗根系易受伤,发根、缓苗慢,甚至死苗。并且秧苗容易倒伏,灌水后易被水淹死,造成缺苗。机插秧时,插秧机的秧爪容易粘泥,夹住秧苗,使秧槽内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而造成缺苗。水层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漂秧严重,缺苗多。机插秧时,由于看不清划印线,插秧机浮脚船拥起的泥水往往压住邻接行的秧苗,也会造成缺苗。插秧后保持水深为苗高的1/3时扶苗,有利于促进返青。
3.3返青分蘖期 一般移栽3~5天后秧苗开始立苗返青,田间应保持寸水,有利于秧苗快发多发分蘖,施肥、施药、灌浅中层水。足苗后必须适时晒田控苗,在田间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的70%~90%时进行晒田控苗,粘重土壤要重晒;砂土地块要轻晒或不晒,早熟品种由于穗分化早,要缩短晒田时间;新开垦的盐碱稻田不能晒田,以免发生碱害而死苗。晒田至面有麻丝裂纹为宜,便于促进田间通风,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4幼穗分化期 晒田控苗后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间歇性灌5cm左右的水层,每次做到前水不见后水,中间间隔2~3天,保证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
3.5抽穗扬花灌浆期 抽穗时保持6cm水层,确保快速抽穗。随后保持干干湿湿,时露时灌,保证在成熟前3~5天不脱水。超级稻因穗大粒多,灌浆期较一般稻长,应特别注意成熟前的水分管理。
4.晒田的作用与方法
在水层灌溉下,土壤几乎全部由固相和液相两相组成,土壤中空气很少。分蘖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层灌溉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已明显下降,有毒还原物质增加。排水后空气直接进入土壤进行气体交换,土壤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壤失水干缩,微团聚集增加,土壤通透性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更新,有害还原物质减少,促进有机物质矿化;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复水后增高,晒田有“先控后促”的作用。对于稻株中期(足苗后至拔节初)晒田,在于控制土壤水分和氮肥的供应更新土壤环境,以调整稻株体内的碳氮比,促使落黄,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基部节间和过渡叶片的生长,并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使水稻生育中期的株型改善,群体结构优化,有利于统一协调穗数、壮秆、大穗之间,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稻体与环境之间的诸多矛盾,是高产群体中期调控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
传统晒田由于晒田迟、群体大,希望通过一次重晒田达到控制生长、改善株型的目的。重晒是指将稻田晒至田边裂大缝,田中开“鸡脚缝”,站人不陷脚,叶色明显落黄。重晒对植株的生长有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土壤裂缝拉断根系,还会使分枝根和根毛脱落,甚至会破坏根表皮和内皮层,严重损伤根系,根的活力大为削弱,复水后根的吸收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达不到“先控、后促”的目的;其次是在重晒田时有不少新根(含分枝根)由土层中伸出土表。这种粗白根是在通气条件极好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经淹水后即停止生长,活力锐减,很快腐烂,不能促进养分吸收;三是在长期的重晒田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复水后短期内由于大量微生物耗氧,会使土壤急速转为还原状态,对根系生长不利。所以,中期晒田不可一次重晒,要分次轻晒,在晒田时间上取得主动,适时进行晒田,使晒田后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分次轻晒的分蘖成穗率高,有利于大穗的形成。分次轻晒的稻田,其主茎和分蘖穗的一、二次枝梗和颖花数均比一次重晒的高,且退化颖花少。晒田时必须在田间开挖排水沟,深度一般应以犁底层深度为准。最终实现灌水壮穗,通气养根,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