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施工企业中广泛开展。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国有施工企业内部在开展该项审计时,存在着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低等问题。本文将对国有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问题;对策
  
  一、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是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内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
  二、施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低,削弱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现阶段国有施工企业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低,严重削弱了其监督、制约、促进管理作用的发挥。
  首先,绝大多数经济责任审计仅限于离任审计,并且“先离后审”,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较少,也就是说事后审计多、事中审计少,导致在离任经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效益不佳、管理水平低、内部控制存在漏洞等等问题,不了了之。
  其次,无论是任中还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都也无法覆盖到每位经济责任人。在施工企业中,经济责任人除科级干部外,还包括非科级而负责施工项目建设、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的领导干部,即项目经理。无法覆盖每位经济责任人,使施工企业最基础的利润中心――施工项目无法得到监督。
  (二)确定经济责任人的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风险
  确认领导干部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在确定经济责任人的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风险。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均来自承建的施工项目,这些施工项目收入,必须在完成实际工作量后,由业主的批复前任后,方可确认收入。在实际工作中,业主批复收入往往是滞后的,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按照包括变更在内的完成工作量确认收入,可能只是仅仅依据被审计项目提供的完成工作量确认收入,这样可能会因为缺少有力证据,而高估收入。
  还有,确认任期成本也存在风险。现阶段施工企业审计人员确认成本的主要证据仍是财务账面成本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同样存在三种风险,一是可能存在已发生而未进行结算、未入账的成本,导致任期成本被低估;二是在当期已结算、入账的成本中,可能包括前任应承担但未计入前任成本的成本,导致任期成本被高估。三是前任经济责任人可能承担了应由当任责任人承担的摊销、折旧等成本,导致任期成本被低估。
  (三)审计力量薄弱、缺乏指标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无法得以很好地实现
  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决策能力、经营效果、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施工项目工程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管理办法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一定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现阶段,由于施工企业存在以下问题,而无法较好的做到全面评价。
  首先,施工企业配备审计人员少,制约了审计评价全面性。
  施工企业中,经济责任人数量多,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由人事部门委托进行,具有临时性且要求审计时间都较紧迫。因此内审人员采集审计证据的范围仅局限于账簿、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而较少地涉及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等资料,因此无法对经济责任人的管理水平、决策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其次,审计人员专业单一,影响评价全面性。
  施工企业审计部门配备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来自会计专业,都较擅长查账看账,而对审计专业、工程施工专业、管理专业等专业知识涉及较少。由于审计人员其他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做出准确的评价。
  最后,缺乏量化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受到限制。
  定量评价是依据审计过程中采集到的真实、准确数据,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及数据本身的变化后,而做出的评价,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全面。在施工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建立一定的量化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资产增幅、净资产增长率,利润率等量化指标标准,以更加全面评价经济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但是目前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各项财务指标、内控评价标准。
  (四)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形式化
  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是进行审计的基础,但由于国有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占绝大多数,任中审计开展的非常少。而开展离任审计的经济责任人要么是被内部提拔、要么是外调。审计部门在身陷“先任后离、先离后审、提拔外调”的窘境下,独立性严重受到了影响,审计报告的内容往往遵循“好的方面多说,差的方面能少说则少说”原则,审计评价往往避重就轻,使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作用
  扩大审计覆盖面,进一步积极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任中审计纳入施工企业年度审计计划,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惯例化,以发挥事中审计作用,从而做到随时监督,及早发现问题,积极促进改进问题,督促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二)充实审计力量,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进一步充实审计力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通过鼓励审计人员积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使内审人员了解掌握会计、审计、经营、管理、法律、施工成本结算、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果企业条件允许,可在审计部配备各种相关专业人员,以便协同合作,从财务收支、决策制定、施工组织、成本核算、廉洁执法等方面对经济责任人进行全面审计,以减少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三)建立评价标准,确保全面、客观评价经济责任人
  结合施工企业所在行业特点,立足本企业以及承建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本着企业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在领导干部上任初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包括施工项目施工预算,资产负债率水平,管理费用的控制额度,利润率水平,员工工资增长幅度以及获得的社会声誉、负担的社会责任等等。另外,审计部门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依据此判断经济责任人在控制点的控制、管理上是否存在需要弥补的漏洞,在施工企业建立起科学、可行、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
  还应说明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全面、客观评价经济责任人,就必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而定性分析中很多是依靠内审人员大脑做出的主观分析,因此施工企业审计部门不仅要认真培养内审人员“谨慎、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还要注重树立内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审计结果被严肃使用
  施工企业要提高审计部门地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尽量做到先审后离;任中审计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企业要严肃对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将其作为任用、选拔干部的依据,要将其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以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全面、高效管理,确保企业各项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朱琴.内部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关注的几点[J].审计研,2010(12):29-31.
  [2]秦振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3):184.
  [3]刘亚玲.浅谈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审计研究,2010(5):33-34.
  [4]李玉荣.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探讨[J].建筑与发展,2009(11):64-66.
  [5]扎桑.浅谈西藏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11(1):39-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