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徐州市工业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用该方法对徐州市工业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工业发展速度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工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资源依赖型工业部门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下降地位。
  【关键词】徐州市;工业;偏离-份额分析法
  
  徐州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但也正是由于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使得徐州市的工业发展长期以来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2002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14.68%),饮料制造业(13.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9.19%),纺织业(8.23%),五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之和占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54%;到了2009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13.5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27%),农副食品加工业(5.60%),五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之和在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了42.76%。通过对2002年和2009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各工业产值比重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产值比重在前五的工业部门,无论是产值比重还是部门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徐州市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合理的工业结构和强有力的竞争力是区域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偏离份额法是研究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郭宁等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为参照系,全面剖析了滨州市三次产业的现状[2];王刚刚等运用偏离份额法对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段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3];杨向阳,陈超运用改进后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为参照系,实证分析了1990-2002年江苏服务业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状况[4]。此外,我国还有学者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区域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5]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6]等方面。本文欲使用该方法对徐州市工业产业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徐州市工业在全国范围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1.偏离-份额分析法[7]
  1.1 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2 数学模型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的经济总规模为,末期(截止年)经济总规模为。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t=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并以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以大区或全国各个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可以分解为、和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称为全国增长份额,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称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称之为区域竞争力份额,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称为总偏离份额,反映区域i第j个部门总的增长优势[8]。
  区域i的经济增量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2.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我国工业行业的分类标准,选取徐州市和全国共有的35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省略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全国作为研究背区,2005-2009年为考察期,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当年价)为经济变量。计算徐州市工业行业偏离份额的相关指标如表1。数据来源于《徐州市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2.1 徐州市工业产业总体偏离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2005-2009年徐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在这一时期,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总量为2345.22亿元,远大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全国增长份额为59.66亿元,呈正向偏离趋势,徐州市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相对增长率为1.32>1,说明徐州市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进一步分析,徐州市工业总产业结构转移份额为16056.05亿元,结构效果指数W=1.0897>1,说明徐州市工业产业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工业结构较好,结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总竞争力偏离份额为629.51亿元,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2138>1,说明徐州市,各工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2 徐州市工业具体行业偏离情况分析
  2.2.1 从各行业全国增长份额分析
  从全国增长份额来看,徐州市35个行业值均大于0,表明在这一时期,以上35个行业均属于全国性增长部门。但是全国增长份额对徐州市各工业行业产值增长的贡献普遍不大,全国增长份额对工业增长贡献相对较大的行业(>5)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多数行业,像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其全国增长份额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基本为0。
  表1 徐州市工业产业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
  2.2.2 从各行业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析
  从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来看,徐州市35个行业值均大于0,相对于全国性工业增长部门来说,徐州市各工业部门产业结构较好,且在全国同一工业部门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贡献最为显著,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别为254.05亿元,231.24亿元,190.62亿元,160.39亿元。产业结构贡献位于后四位的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和家具制造业,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别为0.84亿元,1亿元,1.1亿元,1.79亿元。

  2.2.3 从各行业区域竞争力份额分析
  从区域竞争力份额来看,徐州市有8个工业部门区域竞争力份额小于0,它们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些工业部门,增长率比全国相应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低,相对于全国来说属于下降部门。其中竞争力下降最大的部门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饮料制造业,但是由于其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弥补了竞争力份额的不足,使得这些行业仍然保持着增长优势。在其余27个区域竞争力份额为正的工业部门中,竞争力最强的四个部门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结论
  3.1 徐州市35个工业部门相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增长性部门。增长优势最突出的工业部门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些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部门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水平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3.2 徐州市工业结构较为合理,部门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但不同部门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差异较大。具体来说,支柱产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部门产业结构,产值比重较大,其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而新兴产业如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尚未形成完善的部门产业结构,因此部门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3.3 徐州市资源依赖型工业部门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下降地位。徐州市区域竞争力份额小于0的8个工业部门多对资源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市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相应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虽然凭借其雄厚的部门经济基础仍在全部行业中保持一定的增长优势,但这种优势已经不再突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我市已步入夕阳产业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杨伟,凌起.基于SSM的泉州市工业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534-537,541.
  [2]郭宁,李新,宋芙蓉.滨州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35-37.
  [3]王国刚,杨德刚等.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5):817-824.
  [4]杨向阳,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4):415-420.
  [5]马卫红,黄繁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12):1-11.
  [6]刘小辉,张航天.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J].学术交流,2006,4:89-93.
  [7]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218.
  [8]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项目基金:徐州师范大学环境与发展创新实验室研究课题(HJ201001Y)。
  
  作者简介:高豫菡(1990-),女,江苏南通人,现就读于徐州师范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