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小学生篮球运动普及状况的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阐述了内江市小学篮球运动的基本内涵,针对场地器材和专业体育教师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更好地开发内江市小学生篮球运动兴趣,进而促进内江市小学生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关键词】内江市;小学篮球;普及状况;对策
原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中指出:“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课率,逐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体育经费、场地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直接影响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的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对内江市小学篮球运动现状及状况调查研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内江市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内江市5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内江市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分析。
1.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开展学校体育的保障,由于我市处在西南部,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开展体育活动主要依靠学生体育经费来维持,但是很多学校还是把这些少得可怜的经费挪作他用,致使学校体育不能正常开展。
我市小学体育经费严重不足,据调查(表1)所示,学校体育经费的短缺,是我市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育经费中没有体育卫生项目的计划,只是需要时,要一点批一点甚至不批,体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市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
2.场地、器材设施匮乏(见表2)
体育器材、场地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备条件,由于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体育器材不能满足运动需要的学校占到学校总数的70%,27.78%的学校基本满足运动要求,只有2.22%的学校的体育器材能够满足运动要求(见表2),说明体育器材的缺乏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体育课“走走步,做做操,一个球一节课”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好的,对体育运动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但是,体育器材的缺乏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体育运动的质量。在运动场上5所小学只有200M的简陋跑道和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台,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运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费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坏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运动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所以改善我市小学体育器材缺乏的状况是当务之急。
3.专业篮球体育师资水平偏低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如表3。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实施者,在体育运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都将对运动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队伍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最基本的条件。从表(3)可以看,我市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占53.85%,中专占38.46%,本科仅占7.69%,而篮球专业教师仅占32%,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在我市由于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大多数学校无法配备体育教师,体育课如同虚设,能够坚持课余训练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学校请人代课,有的学校干脆不安排体育课。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繁重,加之不受重视,待遇低下,许多体育教师早退,转行,这又流失了一部分体育教师,从而造成体育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对自身的提高不够重视。
4.学生总体对篮球没有什么兴趣
作者对内江市五所小学200名学生(4-6年级)的篮球运动兴趣的现状展开了一次实地问卷调查(表4)。
由于教师上课时,因场地、器材的相关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运动内容只有准备活动和自由活动,没有涉及篮球知识的基本运动,在学生的思维启蒙上没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还有因为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篮球运动,没有对它产生亲身感觉,所以从感官上没有形成兴趣。
二、解决内江市小学篮球运动不足的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划拨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
我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要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将体育摆在适当的位置。政府部门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作为我市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并实行专款专用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学校经费,根据实际情况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认真贯彻《体育法》,保护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优越的硬件设施进行组织运动,以达到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有所学、有所乐,进而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体育师资继续教育工程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体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文化素质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当以新课程的实验和推行为契机,对我市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全面培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一~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七~十二年级)课程标准》加深理解新课程,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市学校体育师资紧缺,现有的教师队伍学历相对较低,加上教育经费困难的实际情况,离职进修的可能性很少。因此,提高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途径只有通过函授、自学考试及远程教育等方式来实现。我市政府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契机,不失时机地帮助和扶持体育设施落后和师资紧缺的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使学校的体育走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3.组织运动的形式多样化
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如做拍手篮球接力等游戏来介绍篮球运动,培养学生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或者教师也可以在理论课时介绍当今世界的篮球赛事,如NBA、CBA等的相关知识和裁判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传媒资讯了解相关的信息,来拓野自己和学生的视野。
(1)小学篮球运动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应运用多种运动方法进行运动,如针对中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实行运动中突出一个“玩”字,从心理活动上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发展――有所追求,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爱学――会学――学会。而高阶段的学生则采用多种游戏,比赛的方法,注重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学生需要不断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运动训练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
(2)抓住学生的敏感期,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在进行体育运动和运动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才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获得的动作技能不同,同一技能在不同年龄阶段,掌握程度不同,篮球的运动应抓住少年儿童相关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如:力量素质在(7-12岁)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速度素质的年龄在(10-13岁)的增长最快;灵敏素质学生对动作的空间分化能力在(5-6岁)时明显增强,(7-10岁)增长最快(10-12岁)比较稳定。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运动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的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就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身体和心理。
(3)篮球运动溶入课堂
课堂运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时,做到难易适度,详略得当,区别对待。篮球技术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每一次体育课运动中都有所得,使每节课都能使学生“跳一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关键点就是要设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引导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篮球教学中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篮球运动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如利用雨天特殊情况给学生进行篮球理论和感性方面的认识,发展学生智力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采用电化运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最佳的运动效果。多媒体计算机控制下的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可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感性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活动,加速感知理解和记忆。无论在运动还是在训练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运动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都能提高运动训练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其直观性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加强业余篮球队的训练和开展篮球联赛
学习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联赛或其它少年杯篮球联赛,在比赛中,队员之间互相协助和鼓励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有拼搏进去的向上精神,并且通过比赛可培养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锻炼大脑思维活动的敏锐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关的观众或拉拉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自己的队员鼓劲,加油,体现了较强的班级荣誉感,增强同学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时通过这种各式各样的比赛使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篮球规则,也提高了篮球运动水平,达到了课内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为选择少年优秀运动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纲要[E].北京中华人民共和过国务院,1993.
[2]廖之科.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针对性[J].中国学校体育,1993(1):58.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曲宗湖,等.跨越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1-8.
[5]裴立新,等.西北地区体育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5:8-11.
[6]翁桂兰.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业环境问题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1):26.
[7]李泽群.影响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8]张克湘主编.中国西部概览.贵州卷[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9]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21(3):1-6.
[10]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报,2001,4:29-22.
[11]高原.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体育文史,2000,3.
作者简介:黄晓波(1974-),男,四川内江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专职教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2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