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几种生物制剂防治甜瓜蚜虫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广华,赵文路,马燕,宋清斌,李冬刚,董英

  摘要:研究了几种生物制剂对甜瓜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8%阿维菌素乳油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且持效期长,生产上可轮换使用。试验表明生物农药对防治甜瓜蚜虫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甜瓜;蚜虫;生物制剂
  
  甜瓜蚜虫是甜瓜上的主要虫害之一,危害日趋严重。如温湿度适宜,极利于甜瓜蚜虫的繁殖和暴发。由于甜瓜蚜虫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因而导致生产中超剂量、滥用农药的现象频频发生,造成田间药害和产品、土壤中农药大量残留[1],严重威胁和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2]。使用生物药剂及其复配药剂[3-5]防治甜瓜蚜虫,是克服这一缺陷和不足的有效措施和主要发展方向。为此,笔者选择了4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今后在德州地区甜瓜生产中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最终实现无害化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
  0.3%苦参碱水剂(山东百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山东省长清农药厂有限公司);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邯郸市建华植物农药厂);1.8%阿维菌素乳油(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1.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景甜1号。试验处理时甜瓜处于伸蔓期,真叶9~16片。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1)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2)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310倍液;(3)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500倍液;(4)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5)清水对照。4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试验设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有机西瓜基地露天生产地。于2010年6月7日上午用WS-16P型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喷雾,每667m2喷水量15 kg,并于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记录残留蚜虫数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虫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虫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虫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虫数。
  1.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DPSSOFT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31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500倍液这3种处理施药后第1天的防效均达91.3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以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施药后第1天的防效最高,达98.91%,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310倍液次之,达98.16%,但3种药剂的速效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3药剂施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防效分别达99.58%、99.97%和100%,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速效性不如前3种处理,施药后第1天的防效仅达84.50%,与前3种处理药剂防效有显著差异性(P<0.05);施药后第3天、第5天的防效分别达94.25%、96.65%,防效明显逐渐增高,与前3种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4种处理在施药后第7天的防效均达到100%,防治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甜瓜蚜虫的为害,详见表1。
  2.2 安全性调查
  据观察,4种药剂处理施药后,甜瓜长势正常,均未发生药害现象。
  
  3 结论
  3.1 0.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200万个/mL耳霉菌悬浮剂31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4种供试药剂对甜瓜蚜虫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都为生物制剂,可保证甜瓜生产安全、无污染,以满足无公害甜瓜生产的需要。
  3.2 药剂防治适期应掌握在蚜虫发生初期,晴天傍晚16∶00以后喷施,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5~7 d。同时,蚜虫容易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生产上应几种药剂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铭莲,祁有存.10%吡虫啉对辣椒蚜虫药效试验[J].青海农技推广,2002(4):58.
  [2] 马国兰,柏连阳.蚜虫的防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06-3408
  [3] 王正旭.不同化学农药对日光温室辣椒蚜虫筛选试验[J].蔬菜,2006(1):39-40.
  [4] 郑铁军.我国生物农药制剂生产应用现状与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6):40-43.
  [5] 李东刚,范广华,王兰香,等.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4):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3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