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崇明区防治稻飞虱的药剂,选用7种药剂开展了对稻飞虱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0%呋虫胺悬浮剂、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5 d防效均达到83%以上。说明这些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稻飞虱;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9-0088-01
上海市崇明区稻飞虱发生量大,群集危害,常导致水稻倒伏甚至枯死,减产严重甚至失收。化学防治是控制水稻害虫的重要手段[1],但是由于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害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2]。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高毒、高残留农药已不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同时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寻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良药剂,为崇明区大面积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2016年在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实验农场进行了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稻飞虱防治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崇明区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实验农场5号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有7种,分别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呋虫胺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供试水稻品种为光明粳2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20 g/hm2(A)、20%呋虫胺悬浮剂600 g/hm2(B)、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900 g/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D)、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E)、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375 g/hm2(F)、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 mL/hm2(G)、清水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67 m2。小区之间设保护行,以防药剂间互相干扰[3-4]。于二代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6月20日),使用东方红18型喷雾机喷雾。
1.4 調查内容与方法
目测水稻是否正常生长,观察有无药害发生。采取三点取样法调查,每点0.11 m2,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施药后3、7、15 d调查统计虫量,并与CK比较,计算防治效果[5]。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1.5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用Excel 2003和STST软件进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新复极差分析法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原始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通过稻田内试验观察发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均未产生负面影响,无药害发生,安全性较好。
2.2 防效
由表1可知,药后3 d,处理A防效最好,为73.1%;其次是处理B,防效为72.3%,这2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C防效最差,为35.3%。药后7 d,处理F防效最好,为83.0%;其次是处理G,为82.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B、F、G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 D防效最差,为25.0%。药后15 d,处理F防效最好,为84.9%;其次是处理B、G,防效均达到了83.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B、F、G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D防效最差,为16.1%。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15 d,处理A、B都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处理F、G不够速效,但持效性好;处理C、D、E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和20%呋虫胺悬浮剂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对稻飞虱的防效均在80%以上;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持效性都比较差,这是因为多年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已不适于单独用于稻飞虱的防治;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速效性不是很理想,但二者的持效性都在80%以上;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一般,这是由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导致人们(下转第90页)
过度依赖吡蚜酮,使稻飞虱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因而在稻飞虱防治上不建议单独使用。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安全等因素,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0%呋虫胺悬浮剂、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都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另外,为提高对稻飞虱的防治水平,还需要广大植保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虫情,掌握防治适期;同时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产生[6]。
4 参考文献
[1] 顾林玲.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现状[J].农药市场信息,2014(17):12.
[2] 刘伟,陈慧霞.淮北市农药使用现状及使用量零增长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9):78-81.
[3] 傅小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2018(24):3.
[4] 李翠英.各具功能的农作物害虫诱杀技术[N].农资导报,2018-12-21(003).
[5] 杨月策.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118-119.
[6] 肖三芽.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J].乡村科技,2018(36):93-94.
作者简介 韩根成(197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