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超刚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已摆上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以转变观念作先导、以产业作支撑、以技术作指导等方面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认真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1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本人认为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2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要以转变观念作先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这点一定要明确。既然农民是主体,那首先就要解决农民观念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根深蒂固传统保守的农民意识。目前大多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仍处于传统落后状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与碰撞。比如长期以来形成的人畜混居,猪、牛等家禽家畜被农民视为其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特殊的感情;早厕改水厕,在农民眼中意味着失去最好的无成本有机肥料。又比如农民浓厚的恋乡恋土情结,加之传统的饮食习惯(如嗜吃辣椒、猪油等),致使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外出打工等造成诸多障碍。甚至在有些地方的移民扶贫工作中,将他们迁出不适宜生存的地区,他们认为是离乡背井,难以接受。诸如此类的观念问题不解决好,农民自身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很好的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实现。
  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观念更新很重要,观念更新要先行。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以直观、形象、眼见为实的事例,加以引导,使现代化的、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为农民所接受,进而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要以产业作支撑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生产发展是第一位的,生产发展是基础。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是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的硬件条件,改变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方面,是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和自然条件,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要增强其造血功能。
  
  3.1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即使是农业,也可以形成特色,形成优势。我国的农业大多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种植品种单一,经济价值含量低。在看到落后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农业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距离约5200km,横跨5个时区;南北从曾母暗沙至漠河,间距约5500km,跨纬度约50度,纵贯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仅我省境内,就有高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江河湖泊纵横。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提供了差异化种植和经营的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质,不同的需求,种植不一样的农作物。如我省山区的雪峰蜜桔、湘西的弥猴桃就形成了品牌;洞庭湖区天然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绿色苎麻生产基地;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浏阳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苗木基地。
  不同的农作物的价值有着巨大的差别,一亩水稻收入200~300元,一亩蜜桔收入2000~3000元,一亩花卉收入几万元。经济效益不言而喻,这个简单的经济帐,农民兄弟也会算。我们就是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培养我省的优势农业产业。
  
  3.2要加强第二、三产业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江苏的华西村、长沙的印山村这些典型,都明确的告诉我们,工业在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村普遍第一产业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亟待加强。
  一是要坚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如旺旺系列食品、祁阳的草席、东江鱼、临武鸭、浏阳豆豉等等,他们都有是以省内当地的初级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因为特色鲜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是要坚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能有效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如湖南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乡镇企业果园汽车改装厂,鼎盛时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避免了大规模的外出打工,迅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素质,为现在三一重工、长峰汽车在长沙县设立生产基地,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要扶持第三产业。一方面,随着一、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档次的提升,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如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就要求不同的农业技术指导;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机的配套服务就要跟上;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农民对技术培训就有强烈的愿望;旅游业的发展,为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近郊农村休闲服务业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与生活紧密相关,农村市场少、商业网点少,造成有的地方购买生活消费必需品也很不方便。当地政府在这些方面,都应加强关注,积极引导,大力扶持。
  一个县、乡甚至村,形成一个相对优势产业(或产品),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都是十分显著的。只有生产发展了,造血功能加强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脱贫又返贫的现象,才能夯实农村的经济基础,才能避免一时的虚假繁荣,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上正确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4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要以技术作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建设二字,这就赋予了我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份神圣的义务和责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以技术作指导。比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库选址、灌溉区域、水渠选线都要经过充分论证,技术性很强。在通村公路建设中,道路走向、路幅宽度、路基处理、路面材料,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果随意建设,只顾各自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山劈水,对自然生态、森林、植被、农田的破坏就难以避免;如果不计车流量,不顾经济承受能力,片面追求道路等级标准,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路基、路面处理不好,就无法保证道路质量,不仅增加了后期维护费用,而且留下了安全隐患。
  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积极推广适应现阶段农村需求的实用技术和产品,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标准农房图集,引导农民节约建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质量安全和改善住房功能上来。
  在指导农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应立足村庄已有基础,以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为目标,优先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水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禽圈合混杂等项目,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在农房建设中,应优化设计方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防止对农村自然风貌的建设性破坏。
  鉴于中国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农村长期落后的现实以及农村人口众多的现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抱有一日之功的想法。在这过程中,尊重农民的“话语权”,培养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惟有如此,农村才有真正的变革与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6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