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减少山洪泥石流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提出了防御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灾害;山洪泥石流;原因;特征;防御措施
  
  0 前言
   在当前全球地质活跃、自然灾害频发特殊时期,应对自然灾害是各国、各地区的重中之重。陕西省的南部,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从理论上讲,山洪泥石流防治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几年,在防灾抗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收到了显著成效。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之间矛盾在日益加剧。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的认识,积极探索防治对策。
  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其自然成因,也有人为原因。发生山洪灾害,是人与自然激烈冲突,没有做到和谐相处的结果。
  1.1自然因素
   (1)地质灾害隐患多
   陕西南部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严重。仅商洛市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余处,涉及泥石流60余处。
   (2)高强度暴雨
   对山洪灾害统计表明,持续降雨诱发者占山洪灾害总数的57%,局地暴雨诱发者约占总数的43%。每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以6~9月频次最高,尤以7~9月最为集中。
   (3)地表土薄松散,植被差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且具长期活动性,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沟谷深切,坡陡土薄,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4)山高坡陡,沟叉河系发育
   洪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叠加遭遇机会多,洪峰流量大。山区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幅度的抬升,造成雄伟的山势,高峻的山峰,为山洪、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势能,使其更具突发性和冲击力。
  1.2人为因素
   (1)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山区道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山区地表的破坏、扰动等,是造成地表及森林覆盖层蓄水保水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山区地表裸露,坡面和沟谷风化侵蚀加剧,山坡稳定性遭到破坏,弃渣乱堆乱放,挤占河道现象严重,松散物增多,产流快,产流多,更加易于诱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
   (2)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山区人与自然争地、争空间的矛盾更为激烈。许多建筑物和设施营造在危险区内,容易受到洪水淹没或泥石流、滑坡的冲击。山区建设用地历来十分紧张,村镇大部分建在河道阶地上,甚至一些村镇建设肆意挤占河道,大多数民房建在河边沟边。近年来这些情况更为突出严重。
   (3)受经济条件限制,山区城乡、村镇和民宅以及交通、电力、通讯、农田等设施防御山洪标准低,而且恢复重建困难。
  2 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特征
   (1)多发、复发性强
   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全国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根据统计,1992至今我国共有400个市县发生过山洪灾害。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中陕、云、贵、川、渝等省最为频繁严重。
   (2)季节性强
   主要发生在汛期,尤其集中在6~8月份,这一时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不完全统计,夏汛发生的山洪灾害往往占全年山洪灾害的95%以上,其中6~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占到80%以上。
   (3)区域性明显
   从陕西全省范围看,山洪灾害发生大多集中在陕南三市,宝鸡、西安、渭南市的秦岭北麓,延安、铜川市也占一定比例。据统计,在1950年到2009年53年之中,共发生山洪灾害2400次(处)。其中安康占24%,汉中占20%,宝鸡占18%,商洛占到16%,四个市境内山洪灾害占全省总数的78%。山洪灾害涉及陕西省总面积的50%左右。
   (4)暴雨山洪相伴而来,突发性强
   山区山高坡陡,溪流密集,产汇流时间很短。高强度暴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在暴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几个小时就形成了严重山洪灾害,令人猝不及防。
   (5)破坏性强,人员伤亡大
   山洪泥石流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电力、通讯中断,耕地受淹,民房倒塌,尤其人员伤亡明显。根据统计,1950-2009年,陕西省洪水灾害共死亡13000余人,其中近1万人属山洪灾害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77%。
  3 防御措施与建议
   客观地说,人类无法改变山区的地形地貌,也不能完全阻止暴雨洪水的发生。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加强森林保护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河道清障与城乡防洪规划整治、编制落实防洪应急预案、暴雨预报与自动监测等取得丰硕的成果,还在防汛责任制和应急预案的方面取得一定经验。尤其是近年来还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建立了一批雨量水情自动遥测速报系统,能够较快较好地反映实时雨水情。但是面对一再发生的严重山洪灾害,尤其是严重的人员伤亡,加强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如果采取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施工困难、工程量大、耗资多、费时长,不现实也不经济。而且,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主动预防和避灾更为重要有效,结果更好。针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加快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的防灾体系建设,尽快改变人员伤亡严重的局面。
   因此,本着经济科学的原则,结合山洪灾害的实际特点,要将预防和治理有机结合,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科学划定并规范管理山洪灾害危险区;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主动防灾避灾的意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当前重点是加强预警站点建设,夯实开展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的基础,并以预警站点为依托,开展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工作;制定并落实防灾预案和救灾措施。
   (2)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量大面广,防治困难,需要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山洪灾害频发地区,要因地制宜、分轻重缓急予以治理;根据各地区山洪灾害分区的特点,统筹考虑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的目标,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对局部地区、重点山洪灾害区域的必须尽快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有效治理。另一方面,山洪灾害问题根本上是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是个生态问题。滑坡、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的山地灾害,也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防治山洪灾害,必须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水土保持,加强快生态建设。
   (3)防“天灾”更需防“人祸”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即山洪灾害既是自然给人造成的灾害,也是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而形成的灾害。防治山洪灾害,要正确面对防灾减灾工作中人与自然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山洪灾害的特点,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山洪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安排防治措施,减轻山洪灾害影响。同时,更要规范人的行为活动,减轻对水和土的侵害,努力达到人与水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江见鲸,徐志胜等. 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凌霄,高文美. 浅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J].黄金科学技术,2005.13(6):45-47.
  [3]谢洪. 山洪、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J].中国减灾.2006(6):18-19.
  [4]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等. 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40-224.
  [5]周必凡,李德基,罗德富等. 泥石流防治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1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