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室内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性化设计原则在指导住宅室内设计时,以人为轴心展开,兼顾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功能需求,它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它代表了一种工作思想或值得关注的工作方式,是基于人出发的多种设计研究方法的组织与优化。树立人性化室内设计观念,这不仅体现了对人性的关爱,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写作目的之所在。
  关键词:室内设计;人性化;原则
  人类住宅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住宅的人性化设计也日益受到居住者的重视。
  现阶段作为改善住宅内部环境主要手段的室内设计发展迅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主要是缺乏适应当前人们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住宅室内设计指导方针。人作为住宅的居住者,应当成为设计的中心点。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出现将使住宅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本章将对人性化设计的各项原则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指导思想。
  一、 人性化设计中的安全性原则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建设部的调查:住宅建筑的85%左右的新搬住户要对房屋进行再装修,与之相伴随的是,家庭装修所造成的事故和安全隐患日渐严重。
  建筑结构是构成居民住房的主体框架,负担着整个房体的安全。如果在装修中随意拆改结构,就会降低住房的质量,甚至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发生建筑塌裂事故,形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惨重后果。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安全,一定要注意建筑结构问题。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以居住的安全性为首要标准。
  1.改进室内装修设计
  住宅室内设计中,合理的平面设计和功能分区对于引导住户装修,减少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避免类似厨房、卫生间太小或门厅与其他房间交叉过多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另外,针对日后容易造成破坏的部位,在合理安排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例如:对住户可能拆除的墙,在满足结构安全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不设或者少设;对于阳台,可增加阳台宽度,加大设计荷载,就近安装上下水、煤气、电气管线,使其满足改变为厨房或其他用途的条件;楼地面加大设计荷载,并尽量采用现浇板。
  2.推行全装修制度
  即逐步取消住宅毛坯房,实现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这种精装修成品房,既方便又经济,装修质量可靠,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房屋结构安全,杜绝违规装修的现象。
  二、人性化设计中的舒适性原则
  人们在现代的住宅室内设计中主要的设计目标是使人在室内使用时感觉舒适温馨、心情放松愉快,增加舒适度,提高使用质量,可以说人在任何条件下追求舒适都是为了放松精神、缓解肌体的疲劳,其效果与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十分吻合,所以住宅室内设计中必须考虑舒适性原则。
  1.人的视觉舒适
  人的视觉舒适是指人在室内进行活动,观察周围的物体形态、色彩时,其视觉知觉度或感觉效果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没有不良的反映,感觉舒展适意。主要包括形态与色彩两个方面。
  对于形态主要是考虑室内设施、空间造型要稳定均衡,从总的来看要整体性强,不要太琐碎。形态要以圆弧形和平直线型为主,尽量减少尖锐和不稳定的造型出现,避免对人体生理与心理造成伤害和不适。
  对于色彩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消费对象的心理,心理适应什么色彩;一方面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色彩。在确定室内的色彩时,要求冷暖适宜,尽量不采用红黄蓝等原色,而用中性或淡雅色彩,以减弱色彩对人视觉的刺激,保证血液流通、脉搏搏动平稳。
  要明确室内空间环境的功能,根据功能确定室内能够使身体舒适的色彩主调,然后再根据室内居住者的志趣爱好、性格行为习惯,色彩的象征意义,确定局部调节色彩,这实际上就在于心里感觉了,但是这种调节色彩的体量、比例宜小不宜大,不能使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影响主体气氛。
  2.人的行为舒适
  主要是强调人在室内发生居住、使用行为时,室内空间的规模、功能应适应人的个体、群体的相应活动要求,空间大小适宜,感觉舒服安逸,满足行为需要。
  无论是家具、设施还是室内其他陈设都是为人所使用,这些物体设计的合理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在各种使用状态下舒适状况、疲劳状况和方便程度。人体工程学为设计这些物体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必备参数。不仅如此,在室内空间家具组合排列、设施安放等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人体数据。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对环境的舒适性有决定作用。因此,根据人机工程学提供的数据,针对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行为流线,将有助于提供住宅室内的行为舒适度。
  3.人的触感舒适
  是指人在使用室内各种设施和家具时,身体直接接触各部位的感觉,如触感、质感是否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要求家具和设施适应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正常状态,即各种家具设施的贴身部位与作用部位不能过硬或过软,尽量扩大接触面积使触感圆润,减弱局部压强。
  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在室内环境中使用质感柔和的材料,以获得一种温暖感。在住宅室内设计中,木材是一种常用的装饰材料,这固然有木材易于加工,价格适中的特点,但更主要的是木材能给人以一种温暖柔和的触觉感受。
  4.住宅室内环境质量的舒适
  有了适宜的空间环境与良好的视觉、知觉舒适度,还要考虑各种空间内的生物环境、气候质量是否适应人的生存健康。
  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主要是看室内的个体或群体是否处于良好的室内气候状态下。一般说来室内空间较大,空气比较流通,温度升降、温度变化、气体流动、气压波动的上升下降幅度较小,人体的生理活动功能稳定,外界气候不会给人体带来较大的刺激,能够使人保持较舒服的状态。
  除上述各点以外,设计师还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如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设计室内空间,合理采用先进的替代性材料和生物系统装修与布置空间。合理就是慎重选用各种天然环保材料、无毒涂料;采取调节控制室内温、湿度;减少噪声污染;自然通风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使用舒适。
  三、人性化设计中的生态性原则
  住宅作为人们生活和休息不可缺少的居所,其室内设计更应倡导生态性。人性化的住宅室内设计必须是生态型的。生态住宅室内设计概括地说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住宅、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寻求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住宅环境。
  生态设计观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师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而不仅仅从美观、形象出发进行设计,生态设计观是一种整体设计观,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反映了未来设计领域发展趋势的观念变革,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设计思维,对设计领域的重大变革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人性化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室内设计是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与国民审美水准高低的综合体现。而就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民的基本审美素质来看,中国室内设计应该且必行“经济设计”之路。虽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厉行节约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1. 增加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A、 平面规划
  平面规划是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在平面规划中就应对住宅的储藏空间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布局。在充分考虑门、窗和其他固定设备的位置、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最多的方便家具布置的水平连续墙面,以保证房间能够容纳足够的储藏家具。
  B、 垂直空间的利用
  在住宅中还可以通过有效利用立体空间来增加空间利用率。垂直空间的利用是指通过划分室内空间、形成空间高度的变化,产生出一定利用价值的纵向空间,将其用作储藏空间。垂直空间的利用强调在不影响人的活动及心理感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三维空间所具有的高度。
  C、 零星空间的利用
  除连续的水平与垂直空间以外,住宅中还存在大量不规则的零星角落空间。这类空间的利用没有具体的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2.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
  分利用室内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可大大节约能源,降低住宅使用成本
  3. 正确选择家装材料与产品
  要合理选择家装材料与产品,使其物尽其用。在注重它们装饰特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保温隔热性能,因为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与产品有利于节约能耗。此外,还要考虑其再生性与节能性,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节能的材料与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低储水坐便器、节能灯等。
  4. 合理套用家装材料
  许多家装材料买进时都有一定的标准规格,不能随便更改尺寸,如木工板、三夹板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套料使用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边、角料的浪费。提倡住宅室内设计的经济性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符合“适度消费”的理念,不仅促使消费者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而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人性化的设计观必须强调经济性。
  五、总结
  本文针对住宅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原则中的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经济性原则作了重点论述。在本质上,住宅室内设计的各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原则。在针对某一项具体的住宅进行室内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这些指导原则,并结合主人的意愿,找出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才真正达到人性化设计的高度。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性化的住宅室内设计观及指导原则也将随之出现新的内容,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1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