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与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下,低碳经济已成为高频流行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应带来耗能高、污染重、环境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针对现状,如何建设低碳乐清市,作者阐述一些基本观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综合治理科学发展
众所周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史一次重大进步,是人们生态观念根本转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乐清市地处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经济发达的温州市,是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中国电器之都”。全市人口117万人,2009年财政收入58.94亿元,工业总产值1100多亿元,民营经济产值占95%以上。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日益多样化的进程。但是,城市空间有限、人口骤增、车辆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民的健康面临着严重挑战,并将成为制约乐清市持续发展的瓶颈。
据国家环境与发展国际社会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城市发展的效率政策――建筑和交通部门”资料表明,近10年来以来,城市消费领域能耗年增长率达到7%,超过国家的能耗5.9%的年增长率。如乐清市生活使用1度电,有5度电的能耗;1升汽油,需要5倍甚至更多的石油能量。生产1只纸杯的碳含量是20.21克,按2008年纸杯全国消费170亿只计算,一年的碳排放量竟达34万吨。日常的生活中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排放带来危害,更为严重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将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暖灾难性变化是不争的事实。
乐清市是民营经济最发达、最具有活力、生机的城市之一。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大力提倡低碳消费,努力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我市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是对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战略任务,促进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必须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摸式,切实改变工业发展“高能耗低效益”发展状况,尽快建立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率、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乐清市实际,发展低碳经济,突出以下重点:
市政府根据市情,着力作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乐清”的决
策和部署,向省政府要求将乐清列入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之一,争取相应政策支持,保证这项工作有效实施。
制订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乐清”的具体规划,将其列入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建“资源节约型,清洁型,环保型”社会。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和产业,进一步优化
能源结构,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对使用低碳技术或以低碳为方向的技改项目,给予重点财政支持;对新办企业,制订低碳技术标准,提高门槛,明确节能降低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业、产能;加大整治耗能高、污染大、排污重的企业力度;坚持征收高额排污费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低碳城市。
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消费观念,形成“低碳生活,从我做
起”风气。开展“低碳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家庭”活动,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工具,形式,营造良好低碳生活环境。
五、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
发展低碳经济与高质量生活水平,建设模式、生态均衡等关联密切,加强城镇综合治理是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不可分割,彼此共动、互动,协调发展。乐清市有31个乡镇,几年来,乡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新颖现代化城市发展格局。但是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乐清市的任务、要求、目标任重道远,城镇建设问题是:
1、经济性。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开发、建设、发展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润和狭义经济指标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反作用于经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社会性。环境问题直接造成了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休息,危害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并由此引发环境污染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
3、多元性。一个地区所受环境污染,或一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往往都包含多种污染因子,使环境污染更趋复杂化,造成治理难度大。
4、长期性。小城镇在结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其治理和恢复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受污染和破坏的区域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原状。
六、小城镇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城镇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存在着欠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缺乏建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生态型现代文明城镇的意识;
2、在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执行;
3、对环境底数搞不清,机械地按以前的本底资料制定开发政策,导致产生结构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4、小城镇建设中缺乏集思广益,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基础设施建设不受重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堆放场和处理厂由于投资数额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易使政策制定者忽视环境设施的长期效益。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使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和复杂。
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目前,小城镇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小城镇提供了一个清楚背景,发出了要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强烈信号。小城镇的环境问题是内在性的,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出现,完全可以选择跨跃式发展模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小城镇建设中对环境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将小城镇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水平。
1、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应坚持的原则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只有在获得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使环境质量并未出现下降,而且在逐渐好转,才能为群众提供一个富裕、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我们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和正确抉择。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争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统一,应成为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理论依据。
②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区域性开发项目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合理布局,从讲求效益角度出发对小城镇工业、商业、生活、文教等功能区做出合理安排,在功能混合区不能建设严重影响环境的项目。
③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对老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又要防止新增污染源。要运用末端治理、淘汰设备、兼并企业、改进工艺等手段,逐步削减老污染源。在审批环节上从严把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源,逐步消除结构性污染。
广泛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的环境道德水平。小城镇的软件建设往往在力度上落后于硬件建设,在时效上滞后于硬件建设。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对群众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结合生态家园、绿色社区、精品小区建设,使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环境保护带来的实惠,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结后语
切实加强小城镇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及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要根据小城镇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污染现状,分别设置环保机构、专职或兼职环保人员。严格环保执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4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