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黄果树景区看贵州的旅游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优美的景点景区能吸引人前来,而丰富的文化民族内涵则能留住客人,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精髓之所在,离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将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关键词〕景区灵魂    文化内涵    留住客人   串景成线    拳头产品
  1、引言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是贵州旅游的核心之所在,也是贵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我们来纵观一下黄果树景区吧!从宏伟的大瀑布到秀美的天星桥,从朴实的石头寨到古老的霸陵河峡谷,从深邃的地下龙宫到神秘的红崖天书,无一不显示了它作为贵州旅游核心的神奇魅力,可是从198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黄果树风景区管理处以来的20多年的历程中,一批批的客人来了,看完大瀑布几个小时之内又走了,景区人民感叹地说:“他们带着钱来,又带着钱里去了,除了门票我们没有留下他们什么东西”,黄果树旅游吸引了旅客却留不住客人,这不得不令人们深思。
  2、大自然的恩赐并不是旅游的全部
    同样是水,能胜过九寨沟的少见,同样是山,超过黄山、张家界的难觅①,当然,作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是它存在的基础,也是它吸引游客的源泉,但就这优美的自然风光能让游客感受到些什么呢?满足客人的视觉器官,看完自然风景之后,他们只有离开,显然这个景区缺乏一种留住客人,让客人深入其中去细细品味的东西,这东西就是景区的文化内涵或者说是人为景观,这才是自然风景与人类沟通和共享的纽带,如果只有绚丽的自然风光而无人文景观与之相辉映,就会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显得单调、平板,而无内涵,终究会让人觉得浅薄乏味,现在然我们把目光投向许多成功的著名景区,没有不依托其人文景观以提高其知名度的,“诗里枫桥独有名”正是这个道理,桂林山水、 洞庭的君山、岳阳楼、庐山的别墅和名人曾居处、云南的石林等等,游人来到这些地方除了观赏它们独特的自然风光之外,最具有吸引力的往往是这里的人文景观,是这些人文的东西留住了客人,使客人留下来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把自己融入这个优美的氛围之中,而黄果树景区恰恰就缺少这些,就是这具没有灵魂的美丽的躯体,游客只能触摸其表而不能感受其内看完瀑布就离开了,当然留不住客人。
  3、黄果树周边的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外界人对贵州知之甚少,当然对黄果树景区了解就更少了,他们顶多知道一个大瀑布,天星桥、龙宫和其他的环绕在大瀑布周围的一系列的瀑布群、王若飞故居、安顺文庙、屯堡文化、红崖古迹、关索岭以及紫云格凸河等等景区景点都鲜为人知,“红花需得绿叶衬”,然而这一列的就开发潜力的景点却被冷落了,不为外人所知晓,这就是宣传上的不得力、规划上的不完善,且看云南的旅游业,他们能够做到每年推出一条本省的主题旅游线路,每一条主题线路都有它大量的宣传资料,从电视媒体到报刊杂志,到小小的宣传画册还有小便笺,都能够做到一丝不苟,这样的宣传力度能不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吗?能不引发旅游者前往的激情吗?为什么贵州做不到呢?另外,云南省每一条旅游线路刚开始开发就反馈到旅行社,旅行社就可以做到立即推广给游客,这样新的线路、新的吸引力就又产生了,当然新的线路的开发也需要花很大的成本,但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是旅游建省必须做的,黄果树地区开发上,政府也仅限于大瀑布、天星桥和龙宫,其他地方几乎无人问津,旅行社的线路上更是看不到其他景点的踪影,而这些开发的景点也只有自然风光,仅能供游客参观几个小时,当然留不住客人了。
  4、赋予黄果树以灵魂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边省份旅游区建设的成功例子,云南的路南石林景区,这里只是一片是林,如果仅供观赏,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是云南旅游的设计者们却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传说――五朵金花、再加上它的载体丹巴文化,这些让旅游者留步了,留下来感受这古朴的文化氛围,探寻这美丽的金花传说;再看一下四川的康定旅游,一首动人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把它唱红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聪明的康定人民再把古老而神秘的康巴文化贯穿到旅游业中来,终于让客人留了下来,康定的草原不再是那么单调了,因为有这样的文化灵魂,为什么贵州的黄果树没有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反思一下黄果树的灵魂之所在,在黄果树景区周围有著名的王若飞故居、安顺文庙、屯堡文化、红崖古迹等一大批极具观赏性的人文景观,还有古老的布依族风情,这些才黄果树景区的灵魂所在,因为他们把景区的历史、风俗、民族以及遥远的古代传说都统统融会贯通进去了,再把这些人文的东西加以挖掘开发并宣传出去,一个有着丰厚文化氛围的旅游区就可以形成了,就可以让游客来到黄果树景区就像到丽江旅游一样不仅可以看纯纯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可以留下来感受当地与众不同的民族及文化氛围,所谓“留不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有专家说: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贵州高原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诚然如此,黄果树景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这些人文资源中我们又必须有主次的分类开发,屯堡文化正是这中间的亮点。
  彼得森说:“旅游新产品的开发重点是开发原汁原味的人文或风俗有关的旅游产品”。那么,我们如何来规划这屯堡文化呢?在规划中必需紧紧围绕旅游产品设计这个核心②。屯堡文化是古汉族屯军边关由军队带去的汉族人最古老的文化,600年前从明太祖朱元璋为平定西南梁王判乱,亲自点兵30万,军队还带上自己的家眷,驻守在今安顺一带,而这部份人大都来自安徽、江西、南京一带,清道光《安平县志》称“屯堡人即明洪武之屯军”,《平坝县志》记载:“实则真正之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后裔嗣也”,至今已繁衍了20多代,作为征服者的屯堡人,在西南定就了屯田戍边的辉煌历史,也始终骄傲了保持着明清时代江南故地的生活习俗,屯堡人的地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屯堡人的石头建筑被誉为“高原坚固的城堡”,屯堡人在自己的社区内,按固有的方式和传统生活着,600年岁月沧桑,他们乡音不改,服饰依旧,紧紧地凝聚在共同的文化、习俗与传统之中,我们的黄果树旅游就可以从600年前的那次辉煌地调北征南,屯田戍边的时代开始,这不就是最为丰富的文化之旅吗?我们再从这些文化中发掘其具有代表性,可以通俗地理解这一文化的东西,把它做成广告、宣传出去,让世人理解认识并接受它,康定情歌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它就能把康巴文化,康巴汉子的豪迈表现的淋漓尽致,九寨沟的闻名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客人来到黄果树景区,也就应该把这种文化展示给他们,这些汉族文化中保存最完好的东西正好带来“大汉民族巡踪游”这样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屯堡人的地戏表演,地戏脸谱,还有他们的衣着服饰,他们的屯军边关的各种纪念活动等等,都是留下客人过夜和消费的最好的东西。
  客人在感受了屯堡文化之后,再让我们的旅游设计者们带他们走上那遥远的关索访古线,走在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于公元225年南征时,将军关索(关羽之子)率军驻扎并以关索之名命岭的地方,感受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滇黔锁钥③的地方,然后上晒甲山探访千古之边的‘红崖天书’,把游客参与到天书的解谜中来,让他们自己去领略这天书的遥远传说;按下来跨上霸岭河大桥,观赏骑桥双树,在沿古驿道攀登,转过十六道拐,寻找溪的源头,沿溪而上到那著名的双泉寺,然后再看安顺文庙,若飞故里等,我想这样的行程游客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串景成线,辅之以文化的旅程,再加上黄果树,天星桥,龙宫集自然风光与文化之旅于一体的贵州最有吸引力旅游区,至少可以让游客停留三天以上。
  5、打出贵州旅游的拳头产品
  优美的景点、景区能吸引客人前来,而丰富的文化、民族内涵则能留住客人,大瀑布本身是景区巨大吸引力的源泉,有了它吸引客人前来就好办了,剩下来的让丰富的屯堡文化,神秘的红崖天书等来完成留住客人的使命,有了大瀑布作后盾,紧紧抓住产品设计这个核心,挖掘屯堡文化的精髓,突出其“地方性”、“艺术性”、“方便性”、“特色性”让我们的艺术家把它唱出来或者是表演出来,再通过政府作用和媒体宣传,加上黄果树地区本身的交通优势,就可以形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耀眼的旅游区,最后由此向贵州全景范围辐射,这就是拳头产品的所在了。
  6、转变旅游开发的观念
  转变旅游开发的观念,其核心是树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想,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的产业,它的开发就应该包括多部门,多学科地参与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但政府的积极参与不是要政府包办,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做的是给与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对外宣传,其他的景区的设计、开发、营运和管理都可以放手让企业去做,政府做指导和支持,这样才不至于脱离市场,才能实现宏观和微观效益的双赢。
  7、不要忽视旅行社的作用
  一个景区游客的进入量很大程度上与旅行社有着密切的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在旅游业上是行不通的,旅行社还可以更好的为景区选择客源市场并反馈意见,更好的为景区卖出旅游产品,导游还是最好的宣传媒介,所以各个景区的管理者们应该充分的调动旅行社的作用,把最优惠的价格给与他们,激起他们的积极推广性,争取在最佳效益的情况下更好的销售景区,并使客人最大程度的满意。
  8、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旅游区的建设发展的道路是以留住客人为方向,是客人呆的时间更长为目标,紧紧抓住景区文化建设这一灵魂之所在,朝着这一方面深入的发展,把自然风光于文化灵魂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化’‘地方化’‘民族化’‘特色性’,然后串景成线,连线成区,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它的影响力,最终留住客人。
  
  
  参考文献“
  1、旅游学刊第五期《关于旅游规划若干认识的探索》
  2、《旅游科学》
  3、《永宁州志》
  4、《旅游学刊》
  5、金每龙、许豫东:博斯腾湖旅游开放初步研究、《人文地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