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效果就好,学生就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常用的有: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欲望,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构思相关的故事。例如,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对同学们说:“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得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 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76)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观察讨论后很容易看出,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听了后,学习的兴趣就来了。
  2、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来巧妙的导人新课,就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激发、思维活跃,如我在教《圆锥的认识》时,这样导入:
   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 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圆锥体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未入其文,先动其情”,能够达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交融统一,往往能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导入教学中积蓄的情感,也会转化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导入时的情境创设要巧妙精当,贴近实际生活,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启发他们的智慧。
  3、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本期我在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是这样设计一的,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各一个,然后提问:“谁能分别计算出他们的体积吗?”根据前面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同学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接着,又拿出一块不规则橡胶泥提出问题“这块橡胶泥的体积怎么求呢?”同学们感兴趣了开始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可以把橡胶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我肯定了这种方法后,又拿出一个西红柿“西红柿的体积又怎样求呢?还能捏吗?”接着出示石块,铁块、土豆等一些不规则物体。同学们领悟到这些不规则物体都不能捏,也不能直接用前面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求。接着我又提出“这些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怎么求呢?谁能想出好的方法?”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二、讲授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一是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教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二是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带着爱心去上课,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诚恳对待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爱学生并不是溺爱、迁就和放任,而是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使学生感到教师可敬可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只有相互敞开心扉,消除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解决为谁学习的问题,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三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三、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低年级把游戏引入课堂,寓练习于游戏中,如夺红旗、开火车、找朋友等;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也可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练习,因为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的真实的问题空间;把单调、僵硬的问题赋于生命力,给学生耳目一新,学生焉有不好奇?兴趣也就水到渠成。
   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如:在圆的面积练习课中,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常常他们来到学校石桌旁,说:“同学们,你能求这个圆形石桌面有多大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用卷尺量出石桌面周长,求出它的直径,再求它的面积。”有的说:“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直径,再求面积”,其中一个学生说:“桌面无圆心,你怎么确定直径?”在辩论中,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已置身问题中,又学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练习课,一定要克服单一,以练为主,在“趣”字上多做文章,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练习,做学习主人,教师加以组织引导,在“乐”中来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