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能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能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了,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不能禁锢了课本,而是要将学生带进广阔的语文实践中去,让他们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据此,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拓展与家庭中父母
  的引导、激励相结合法,让学生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乐趣性、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拓展
  由课内向课外阅读材料的辐射,从而实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搏读,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有效的阅读辐射,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联结课内外的切入点。
  1、背景材料切入法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创作体验,使学生享受审美教育及高尚的情感熏陶。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并搜集关于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相关的作品等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我在教语文S版第一册中的《静夜思》一诗时,课前让学生在家里与父母一起查阅关于李白的相关资料,搜集两首李白的诗并背诵下来。这样,为刚进入学校大门的孩子架起了一座通向古代经典诗歌宝库的桥梁。
  2、主题切入法
  在教学时借助课外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主题有创意地理解、感悟、体验。如我在教语文S版第三册《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旗知识及升国旗时的庄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了《五星红旗》、《国旗与太阳同升》等文章。在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九色鹿》、《我为你骄傲》这一组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守信用会受到惩罚的道理,我让学生课后读《放羊的孩子》、《山鹰与狐狸》、《驴子、狐狸与狮子》、《真正的好孩子》、《做人的故事(二则)》、《诚实的孩子》、《李子核》、《蓝色的树叶》、《小猫和老鼠》等文章。
   3、深度切入法
   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教学时以此为契机,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在教语文S版第三册课文时,我由《白雪公主》延伸至J《格林童话》,由百花园中的成语读背延伸到《成语故事》:由《帝尧凿井》延伸至J《中外名人故事》,由《动物过冬》延伸到《十万个为什么》等。学生通过名篇名著的品读就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需要,继而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生读书的习惯。
   4、体裁切入法
   文学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它有丰富的内蕴,还在于它具有外在的“形体美”,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人生的五彩缤纷。诗歌以它独特的韵律美吸引人,童话以她神奇的想象性令人向往,剧本给人展示了一幅幅多味的生活图……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了体裁的多样性,这样在教学时,我把课文看作是学生通向文学殿堂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多种体裁的阅读,由少向多的发展,由点向面的延伸,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品味至LJ文学的美(即内在的和外在的)。如在教语文S版第三册课文《孟母断织劝说》的剧本时,我让学生读相关的儿童剧本,如《木兰从军》、《三毛茶》等,让他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感悟人生,在教《我真希望》这一现代诗时,我让学生阅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儿童诗,如《欢迎小雨点》、《小河》等,让他们享受诗的韵律美,明白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
   ――家庭中父母的引导、激励
   父母不仅是孩子生活上的引路人,还是孩子遨游知识海洋的导航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点拨、拓展,还需要家庭中父母的合理引导、激励。据此,父母在家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l、亲子共读法
   专家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地多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看书的方法与心得,引导孩子把书中的情节和具体内容讲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儿童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儿童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儿童的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而是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儿童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读一些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自己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作品。当然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儿童具有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的心理特征,我们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不要用成人的阅读心理过分约束他们,只要孩子喜欢翻阅,不管他读哪一篇,哪一本,只要爱读都行。
   2、成就激励法
   成就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需要激励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打算去张家界旅游,旅游前,我用成就需要来激励孩子:“一周后,我们一家打算去张家界旅游,你帮助爸爸妈妈查阅一下关于张家界的资料,让我们对张家界有个初步了解,旅游时,你来当我们的导游,让我们的旅行更加愉快。”这下孩子可忙开了,家里放满了关于张家界风景、民情风俗的相关书籍及图片,电脑前随时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了解张家界山的奇、险、峻,孩子查阅了专门写张家界山的文章以及图片,如《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峪的“野”》等;为了了解张家界的人文景观,他查阅关于贺龙的生平以及动人的故事;为了了解黄龙洞的天然美,他查阅了相关写溶洞的文章以及图片,并与其他地方的溶洞进行比较;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张家界,他查阅了张家界的地理位置以及饮食文化、交通路线等。这样一次小小的旅行,让孩子得到了一次深度的文化洗礼。这种阅读,孩子是不由自主的,这是一种效益性、兴趣性极高的阅读,是一种充分让孩子实现成就需要的阅读,它不仅培养了孩子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实实在在地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
   这种课堂中教师的拓展延伸与家庭中父母的合理引导相结合的阅读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端,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真正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说话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