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就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构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建筑构造课程怎样与建筑设计课相互融合,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旨在达到清晰、准确、灵活运用建筑构造知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筑构造;建筑学;教学改革
  前言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建筑构造课程属于专业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来说建筑构造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建筑的构成,建筑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它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密不可分。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来看,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建筑构造课程的设置以及开展情况与设想的目标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下面本文逐一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领导和教师的注意,教育好学生,为培养我国在建筑行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1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脱节
   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两门课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构造课程中偏重于构造原理和大样详图的理论讲解,建筑设计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筑功能、空间、造型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很多老师仅仅教授自己课程内的东西,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将两者盲目的割舍开来,最终不但造成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也为后面的实际应用困难埋下了伏笔。实际上,建筑构造是在建筑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是方案的继续与深入,是建筑设计中技术含量较高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进行建筑设计课程设计时,到了第三次草图设计阶段,图上甚至连一根柱子都没画,搞不清柱、梁、板的关系。这就直接导致建筑设计脱离节点构造,设计细部难以实现,很难做到设计与构造的和谐统一。
  1.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领域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比较大的进步,不但新技术和新材料广为采用,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与之相比,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则明显落后,不但新技术尚未提及,就连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往往是过时的,这就让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产生很大的被动。例如在教材中门窗章节所涉及到的木窗,在当前工程建设中已很少使用,但在教材中被大篇幅的讲述,与实际偏离严重。又如楼板层章节中讲到的单向板、双向板的定义,单向板的特征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双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等于2,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单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双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3。再如楼梯章节中所谈到住宅楼梯梯段部分踢面高与踏面宽的范围分别为150-180和250-300,与目前在住宅设计标准上所使用的150-175和260-300显然不符。如果还是按照教材讲授,不补充新材料、新技术的内容,就会使学生坐井观天,以致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到学生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
  1.3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缺乏工程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己所用,必须要有一个实践和锻炼的过程,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依然停留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章节的内容依次讲述,认为这些内容比较简单。而学生不了解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他们对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往往闻所未闻,更谈不上见过,这就造成了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缺乏工程实践。
  2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增加工程实践学时,强调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大量信息和直观图形进入教学课堂,节省了教师现场板书和绘图的时间,初步估算大约能节省1/4左右的学时。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大量增加工程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国内外新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补充建筑施工图如何设计等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尽可能地受到实际工程的训练。因此,原来64个学时就可以分成48个理论教学学时和16个工程实践学时,工程实践的学时穿插在理论课之间。例如:讲完地基与基础,用4个学时做几种基础的模型;讲完楼梯这一章后,再做一个双跑楼梯的模型等等。在做模型的同时,带领学生到实际工地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
  2.2将课程第一讲设于工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构造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课程的第一讲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它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将课程的第一讲设于工地,对照建筑实物让学生大致了解建筑物的各大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他们学习初始就身临其境。这样就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整合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建筑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设计的观念和建筑构造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目前课程教材内容陈旧的现象,一方面合理选用版本新,内容更新较快的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讲解课程内容,以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变化。同时,我们还要向学生介绍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中建筑构造相关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视野得到开阔。
  2.4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一至五年级。建筑构造课应该加强与建筑设计课的结合。在建筑设计课的师资配置上,让建筑构造的教师同时担任建筑设计课的指导教师,及时解决建筑设计中的构造问题,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教学。建筑构造课程通常安排在本科二、三年级进行,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开始做小型的建筑设计题目了。我们尝试结合二年级建筑设计题目,讲授建筑构造。例如:在介绍民用建筑无障碍设计时,结合老年人公寓设计来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残疾人坡道、无障碍卫生间及楼梯、电梯等构造,了解了无障碍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做建筑设计时就能游刃有余。讲述民用建筑屋顶构造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来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屋顶的防水、保温、隔热等构造,了解了屋顶用作上人屋顶、不上人屋顶以及平屋顶、坡屋顶等不同用途时的构造要求,在设计方案时就不再仅仅考虑建筑造型而忽视实际用途,而会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实现从建筑方案设计、构造设计一体化,使学生建筑设计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2.5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既生动直观又能自如地控制教学进度。对部分内容也可采用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下达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收集资料,决策学习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按计划实施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笔者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建筑构造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陆可人,鸥晓星,刁文怡.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岳鹏,赵西平,杜高潮,何梅,郭华.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6~130.
  [3]陈瑜.从建筑构造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3:99~100.
  [4]赵敬辛,韩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2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