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向、生态、智能
  前言:
   21世纪的住宅建筑设计应走客车学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内部空间物理性能调节设计,建筑装饰,装潢,室内设计中景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才智,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开发资源和材料再生利用, 按“绿色建材”概念装修房屋,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不搞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和浪费,使建筑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一. 21世纪住宅建筑发展的主要特征
   21世纪住宅建筑的特征将会是更具有舒适性、生态性、信息性、文化性。居住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1.舒适性,即讲个性,就是指我们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为住户的个人喜好提供间隔的灵活性,根据家庭人口变化、生活习惯、职业需求、爱好等可以灵活调整,以满足其居住的个性,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空间。
   2.生态性,如今我们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的和大自然接触,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但是仅有绿色还不是生态型住宅,生态型住宅是以绿色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阳光、通风,注重与自然的、地理的、景观的、人文环境与大环境相对接,不仅是绿色住宅,更是健康、环保、节能的住宅,最大程度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3.信息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的普及,将引起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今后可能将有更多的时间工作、休闲在家里,生活的舒适度、安全性提升,家庭和社会的紧密相联使住宅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
   4.文化性,前几年盛行的“欧陆风”、“现代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们对文化内涵的一种需求,这就要求从小区的布置、建筑风貌、艺术品的陈设等方面都要提高,建筑造型艺术要更加体现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作为一个家庭来讲,会涵盖健身、视听、读书、艺术品收藏等各空间,文化性、文化气质会更加渗透到生活的深层次。
   二、建筑设计流程的变化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是由建筑构成的,明确来说就是建筑隶属于城市,建筑设计自然也要和城市规划相协调。目前建筑师所设计的仅仅是一个个建筑单体,群体、组团可视为更大单体,很难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经过现代建筑运动后,建筑设计逐渐从国际化走向多元化,有人重新倡导环境设计,可实际操作起来,能准许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就只有红线以内的道路、绿化、铺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建筑师从“城市整体”入手设计建筑、环境是很难的,于是,有些建筑学者提出“块域设计”,用来补充建筑师职能的不足。
   块域设计是指由建筑师设计向外围扩展,对于同建筑单体或组群及其环境相关的体块与地域所进行的综合设计。块域设计的“块域”与城市规划或设计中的“区域”和“地段”不同,“块域”是由建筑设计任务引起,以所设计的建筑为核心,兼顾城市整体或局部的要求。而“区域”仅从城市整体出发,无核心或只能自设核心核心可以是建筑,但非建筑设计意义上的建筑;“块域”的范围是没有规定的,取决于所依附建筑设计对象的重要程度或规模而“区域”范围较为明确,尺度由其自身的性质来划定等级。
   2.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建筑使用者的意见
   建筑的本质是提供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首先就要讲舒适性和适用性。住宅建筑要在寻求一种符合购买面积和户型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功能空间,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和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们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包括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以及广场、绿化、公园等。这些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应该顺应居民的意愿,而不应该由建筑师规划师园艺师等所遵从的风格和流派决定。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实现将某些建设项目的信息包括项目内容、有可能的投标过程以及方案的评选等方面的资料等共享,这种作法的目的是使一些得不到有效设计,或者仅仅是按照原有建设习惯而根本不予重新设想的项目能够得到志愿者使用者的合理建议。
   三、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在建筑设计风格上普遍还很单一,使得很多街道和城市相似度太高,难免显得单调。对于不同的地域,要选择不同的设计风格,才能设计出各有特色的建筑和建造具有地方特点的城市。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环境,这些是具体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和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和区域环境融为一体,使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建筑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设计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四、住宅的寿命将要大大的延长
   21世纪超耐久性住宅将要大量出现,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50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结束语:
   我国现代建筑业起步相对来说较晚,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呈现出一个飞速发展的趋势,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文明建筑业也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时刻把握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有益于生活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 ] 王仙芝. 面向21世纪建筑设计方向的探讨[J ] .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9
  [2 ] 张松. 我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探讨[J ]. 中国商界,2010,05
  [3 ] 朱宇.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思考[J ]. 山西建筑,2008,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2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