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户外空间
  1前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场地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居住区环境属于城市开放空间,其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但要满足人类生活功能上、生理健康上的要求,还要不断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
  2 景观的“整体性”设计
   2.1 风格设计
   如今,人们买房时更加关注整个社区与外部不同的生活方式。居住区环境就是开发商所推崇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最直观诠释,因此其景观风格的定位与整个居住区的开发理念息息相关。优秀的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规划融为一体,甚至在材料的选择上都要和母题相互呼应, 由此形成整个社区独特、鲜明的整体风格。传统的火柴盒式设计已经被摒弃,现代的设计更注重建筑布局、线条、构架、符号、色彩、进退等的协调搭配,以营造出风格多样的立面视觉效果为目的。
   2.2 空间形态的变化
   (1)高程变化
   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甚至在立体层次上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形成有台地园、下沉广场等,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现在的大型居住区在修建半地下车库时,往往会遇到中间地块局部抬高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柔化这种生硬的交接关系。
   (2)节点处理
   整个居住区户外环境应通过网络步行系统进行划分,在住宅出入口、会所周围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为交通组织、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因为这是户外环境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段,所以与居住区中的其他空间相比,“节点”的景观处理会更加精细。但这种精细程度也应根据景观或功能的需求程度再进行一种层次上的划分。
   (3)道路景观
   居住区的交通系统是车行系统和绿色步行系统的叠加,呈网络状分布。从美学角度说,与直线形道路相比,曲线形道路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随着视点的移动,景观逐渐展现,因此更具含蓄美。居住区内的主干道呈现一定的曲度不仅对景观有益,局部还可以结合绿化增设地面停车位,如果高程上再增变化,视觉效果会更加突出。景观步道和宅前道路更需要在线型处理上精心设计,但是过多的曲折变化反而会产生矫揉造作的感觉。道路两边的植物配植手法可交替使用,或近贴密植,形成林阴道景观,或远距种植,形成以乔、灌木为背景的有层次的缓坡景观。
   2.3 建筑底层的处理
   人进出建筑时使用最多的就是门,所以住宅建筑的出入口处的搭配都应该达到减小尺度和亲切地与人对话的目的。 ‘
   住宅建筑底层的局部架空是建筑底部处理的常用设计手法,为室内外景观互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绿化可以延伸到架空层内,进一步消除生硬的混凝土建筑与大自然的界限,形成新的虚实关系。底层的私人花园与公共绿地的相接处如何处理也需要设计师的仔细推敲。这种过渡空间景观设计的精细程度,最能体现整个居住区的品质所在。
   2.4 环境小品的应用
   环境小品即居住区各种活动的引导设施、围合设施、信号标志等,它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按实用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交通需要的小品,如交通指示灯、候车亭、车栏、自行车架等;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柱廊构架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时钟、广告牌、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叠水瀑布等;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要的小品,如嬉水池、儿童游乐设施、锻炼器械等;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
  3 景观的“时间性”设计
   居住区环境的生成不可能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渐进过程。绿化、水、空气、阳光和风这些要素如能在居住区环境中完美延续,也就具备了人居空间持续生长的动力,白昼、黑夜、春夏秋冬的转换,为居住区环境带来更多变化,注入更多活力。
   3.1 夜景设计
   高质量的照明体系对于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场所利用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夜景设计可以通过一系列景观要素,如建筑、广场、绿化、水面间接展现出来,是对其体量、外观、质感及色彩的第二次表现。灯具的设置则是夜景设计的自我表现方式,它白天作为街道小品对环境加以点缀,入夜则起到指示和引导的作用。
   3.2 绿色景观设计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绿色植物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绿色景观四季变换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得灵动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
  4 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4.1 强调人的参与性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应选择布景或构图式的造园方式,必须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习惯,合理地配置场地设施,激发住户进行户外活动的兴趣,间接引导其生活方式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经常看到对西式古典造园手法的盲目模仿,尤为常见的是大面积的模纹花坛被原封不动地搬到居住区中,占用了大量的绿地面积。姑且不说它是否带来了视觉的美感,但确实是缩小了活动场地,让居民望绿兴叹。与其这样,不如多设计一些老少皆宜的运动场地,如锻炼场、健身步道、小型篮球场等。根据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景观是一个包括景致与观景者的复杂系统,人的活动应成为景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2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居住区中的普及也是强调人的参与性的一种方式,其面对人群同样是整个居住区的居民。必须明确,无障碍设计的受益人不仅是残疾人、儿童和老人,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健康也是相对的,患病、暂时受伤、怀孕使成年人对环境也有类似要求。在居住区环境中,最应加以注意的是:
   (1)避免使用一级台阶,台阶不应采用镂空式,不应突出,高度不要超过120厘米。
   (2)通过铺装材料、色彩、质感的变化对不同的功能区加以划分。注意户外活动场地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防止雨后或积水后路滑。
   (3)座椅最好有扶手帮助就座与起立,座面宜选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供长时间舒服地就座。
   4.3 可识别性景观的创造
   居住区最需要强调家的感觉,如何体现和强化这种感觉,需要可识别景观的创造。一个社区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对居民的道德水准和行为方式都需要有所规范。提供一个优美、有序的环境氛围可以引导人的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其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具体手法有:
   (1)在关键性地段如广场、喷泉等放置标志性很强的图像。
   (2)通过路面铺装和材质的变化,对空间领域加以划分。
   (3)在设计中运用重复造型手段来增加可识别性,在街道小品的形状、色彩、质感方面选择一定的构图母题,使其多次重复出现.强化其信息刺激。
   (4)提供一套完整的、有层次的标志系统来增加可识别性。
   5 结语
  景观设计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更不能生搬硬套。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景观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6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