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公路机械管理问题及对策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
  一、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对公路“建、养、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 要求,特别是公路工程机械迫切需要新型的养护机械,高素 质的养护人员,专业化的养护队伍,以适应公路事业飞速发展的 需求。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已成为我们公路人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使用较多,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辗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所以在施工中对于起重机械的基本安全要求同样重要,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基础损坏;
  (5)操作失误;
  (6)负载失落。
  2、施工场地机动车辆
   机动车辆具有装卸和搬运功能,机动灵活,在施工工地石料、钢材、水泥、沥青、设备、其它等物资材料都能普遍适用机动车辆多变的装卸搬运要求。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载物失落;
  (5)火灾或爆炸。
  3、碎石料传送设备
   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带式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
  (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3)卷人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
  (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4、施工机械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施工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害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
  (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
  (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
  (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三、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安全对策技术措施:
  1、起重机械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机械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所装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发生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有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载行驶过程中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在使用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检验;
  (2)起重机运行时,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3)吊装作业时,设安全警戒标志,设专人监护;
  (4)吊运重物应走指定的通道;
  (5)不得在有载荷情况下调整起升和变幅机构制动器;
  (6)露天作业,风力大于6级一般停止作业;
  (7)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2种作业证,吊装质量大于10t的物体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
  (8)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10)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11)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缆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12)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通用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
  2、施工地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机动车辆应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施工现场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
  (1)着重就道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它对策措施。
  3、碎石料传送设备安全措施
  (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消除或减弱危险。
   ①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②遵从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①操作自动化;
   ②装卸搬运机械化。
  (3)安全防护装置一般要求
   ①结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
   ②结构坚固安装可靠;
   ③装置表面光滑无尖棱利角;
   ④满足安全距离;
   ⑤便于检查、修理。
  (4)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
   ①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2m以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
   ②凡高度2m以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转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处下方,应设防护。
   ③凡在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防护。
  4、施工机械设备电气装置安全对策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①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TN-S,TN-C-S,TN-C系统)或保护接地(TT,IT系统)。
   ②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作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绝缘是指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II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项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

  (5)安全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①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它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入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
   ②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当无法达到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
  (8)其他对策措施
   防止间接触电的电气间隔、等电位环境和不接地系统防止高压窜入低压的措施等。
  三、公路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安全对策管理措施:
  1、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安全要求
  (1)机械设备布局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和堆放物料,同时应便于人员的检查和维修。固定式动力机械应安装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移动式动力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放置稳固。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
  (3)根据有关安全要求,机械设备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例如:
   ①对于作旋转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拦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以防发生绞伤。
   ②对于可能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等发生危险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安全装置,以便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以及各种灯光信号、各种警告牌等。
  2、机械设备操作基本安全守则
  (1)必须正确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该穿戴的必须穿戴。
  (2)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坚固的物件要看是否由于震动而松动,以便重新坚固。
  (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以防出事故。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不使用。
  (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
  (7)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3、交通建设工程主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①贯彻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机构中各级负责人的责任。
  (2)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安全操作制度
   ①安全检查要经常化、制度化,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②制定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3)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
   ①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运转。对大型机械设备除了日常检查外,还要执行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测制度,确保其安全性和完好性,禁止带病工作,不准超期服役。
   ②要把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经济制约。
  (4)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①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严格按规程操作。
   ②企业要经常对操作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操作工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特殊工种须持证上岗。
  四、结束语
   随着公路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养护队伍向机械 化、专业化发展局势日益加快。为了适应公路养护的需 要,增强公路市场的竞争力,尽快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6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