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我国微细浸染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 言
  自60年代初美国发现卡林金矿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的找矿势头及其不断新增储量,使美国地质学家及矿产公司对卡琳金矿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显著效益。其它地区如苏联、澳大利亚、多半尔加、西班牙、加拿大、新西兰和我国等地都相继发现了卡琳型金矿床。卡琳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及研究已由美国内华达州扩大到整个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
   我国60年代在评价汞砷矿床时也发现了金(湖南石峡),70年代初,中期找矿工作及研究几乎没有发展。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相继找到了贵州的板其、丫他、戈塘、册阳苗隆、丹寨;四川的东北寨、陕西的李家沟、二台子、河南的蚕头山;湖北的牛山、花梅垴、鸡冠嘴、鸡笼山;江西阳鸡山;安徽的马山、新桥、江苏的溧水;湖南的康家湾、高家坳;广西的金牙、龙域、高龙、民安、靖西;云南的者桑、洞波、新华、八毛、板仑、塘上等几十个矿床(点)。并积累了一定的地质资料、找矿经验和研究结果。已有条件对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作出论述。
  二、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区划
  据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点)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大地构造单元关系,可区划分个成矿带。现仅阐述两个成矿带(右江流域成矿带及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北成矿带)。
  (一)、右江流域成矿带位于黔、桂、滇三省地区。呈“人”字状展布。长分别为360km,宽均为100km,总面积60000km2已发现矿床(点)30多处(板其、丫他、戈塘、册阳、金牙、叶曼、高龙、八毛、者桑、新华、塘上、魁圩••••••)已求得地质储量130吨,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区。龙其富集的地点是广西的魁圩、高龙和云南的新华、洞波、者桑、八毛、塘上、越南高华地区某村落的接址地带所谓“金三角”段。
  (二)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北成矿带位于湖南的北西南,湖南西北,四川东南,进入贵州省东北部松桃、铜仁、万山、玉屏、镇远、凯里、丹寨、三都一带,向东越过洞庭湖,可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相连。金长660km,宽约120km,总面积79200km2。已发现26个金矿(点)(苗龙、丹寨、鹤峰••••••)。仅次于右江流域成矿带。
  除上述地区外,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西、闽西。粤西北等地区,古生代地层发育,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系内”。具备有微细浸染型金矿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新疆恰乌县五瓦于志苗记结晶灰岩破碎带内发现含金1.52250.76g/吨,这些矿化信息都说明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点多面广,有找矿前景。
  三、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一)金矿带往往分布在多个I级或II级大地构造单元之结合部位或过渡区,且总是赋存在杨子准地台的西南缘与华南加里地槽褶皱系西缘的接合部位,印支冒地槽褶皱系中新华镇与魁圩接址地段之中;四川松潘-----康定------木里成矿带,赋存在杨子准地台西部边缘与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接合部位过渡带上。
   (二)金成矿带往往与锑、汞、砷或多金属成矿带同处于一个大地构造单元内。并一同赋存在右江印支冒地槽中;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北成矿带、与湘的汞、锑矿带、黔东的铜仁------万山----丹寨------三都汞、锑矿带共生,并一同赋存在杨子准地台褶皱的两段;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长江中、下游Fe、Cu多金属成矿带共生、并一同赋存在杨子准地台褶皱带的东段。
  (三)金矿床成矿共生系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不仅与锑、汞、砷、铜、铅、锌等金属成矿极为相似,而且与自身不同类型金矿亦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故共生或伴生在同一大地构造单元内,受同一个或几个控床因素控制,其成矿共生系列有金(板其、戈塘、叶曼、者桑、新华)、金锑(马雄、坡岩、高龙、金牙、牛山、苗龙)、金-----汞(丹寨、册阳、洗马塘)、金---砷(东北寨、丫他)、金----砷-----汞(石峡)、金----铜、铅、锌(鸡冠嘴、鸡笼山、马山、洋鸡山)。
  (四)金矿带中之矿田、矿床、矿体往往受褶皱构造控制,据48个矿床(点)统计:产在背斜部占9.5%;产在背(向)斜翼部占61.9%;产在穹窿构造占4.8%;近背(向)斜翼不外侧占11.9%;产在单斜构造占11.9%,前三者(背斜核部、背斜翼部、穹窿构造)共占76.2%.原因是背斜及穹窿构造在形成过程中,在区域应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下,地应力触不断积累加强,一旦地应力超过岩石戴何极限时,岩石就产生断裂并释放大量能量,使裂隙带附近的温度急刷升高,不仅活化了岩石中孔隙水及沿断裂下渗的古地表面。而且使深部的热液水(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混合岩石化热液)沿断裂上升,这两种热液水在岩石孔隙,裂隙中流动,淋出岩石中之Au等元素,使其形成含金热液,为金矿床的形成不仅提供了成矿物质,且当这两种含金热液沿裂隙流动时,在压力减小及温度降低或发生混合时,金就沉淀并发生矿化形成金矿床。
  (五)多个不连续面联合或复合构造空矿。此文所指的不连续面,即地层不整合面、地层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侵入岩与围岩接触界面以及受地应力作用后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性质、方向各异、规模不等的断裂面。前者与后者联合、交叉复合产生的裂隙系统,是最有利成矿的。大厂金锑矿赋存在下而迭统茅口灰岩岩溶侵蚀面之二迭统玄武岩之下一套硅质蚀变上部的角砾状凝灰质粘土岩及铁矿化凝灰质粘土岩中;戈塘金矿赋存在下二迭统茅口组与上二迭统龙潭组------长兴组间假整合面附近的硅质蚀变岩中;东北寨金砷矿,赋存在一套浅浮相碳酸盐沉积建造(P、C3)与一套陆源碎屑岩复理式沉积建造(T)接触带内之南北向断层(F1)构造蚀变岩中。这类矿床的赋存空间,宅金受多个不连续面联合构造控制。故矿体多为似层状、层状其产状与围岩产状、断裂带产状几乎一致,为本区最有潜力金矿床,其金储量及规模均占首位。
  四、本类型金的粒度
   微细浸染型金矿的金粒度极细,没有明金,在极度倍显微镜下也很难见到金粒多属于显微(0.2~20h1)~超显微金(<0.2 h1)和胶体金(0.1h1),两者往往占85%以上。如新华金粒-74~+5 h1占35%,0.06~0.16 h1占65%;石峡0.95~5h1占60%,0.01~0.90 h1占40%;板其0.01~0.1 h1占100%;苗隆0.95~2.9 h1占75%,4.35~8.7 h1占25%,偶见>10h1;李家沟10~20 h1占58.2%,>20 h1占8.90%。由于金粒度极细,风化剥蚀区及沉积区无重砂异常,并给选冶带来了困难。
  五、金赋存状态及成色
  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电子探针、触谱分析、电镜分析、物相分析、电渗析分析)对某些矿床进行了研究,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如新华、板其、石峡金矿,绝大都金呈胶体状被吸附在粘土矿物中,其占有率分别为99.99%、89.93%和90.94%.。仅有小部分金呈弥散状分布在硫化物中。经测定,金成色一般都很高,如石峡为993~995、新华为920、板其为910、戈塘998.9~999.1,李家沟为950,二台子>950。
  六、找矿指标元素及成矿性质
  (一)找矿指标元素有:Au、Ag、As、Sb、Hg,有些矿区尚有Cu、Pb、Zn、Mn、Mo、W等元素其化探异常均可作为靶区进行找矿。
  (二)据部分矿区氧、碳、硫、氢同位素、同位素年龄、包体温度及成分,围岩蚀变、标型矿物及成矿试验等数据,都说明本类型金矿属中-----低温液矿床,其成因有漫长的历史过程,与沉积建造、成岩作用后期改造(包括变质作用)、构造褶皱与断裂、岩浆作用等因素有关。成矿物质及热液均具多源性,是一种既混源又混液的成矿模式。
  七、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方向
  找矿战略去为I级或II级大地构造单元接合边缘地带,特别是我国西部、西南部广泛发育印支地槽系区域内,除了已经划出去的成矿带外,川西、滇西及藏东的三江(怒江、澜沧江、金砂江)褶皱系,应作为我国重点找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战略区。其次是杨子准地台边缘台褶皱带以及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中之古生代沉积岩区和火山岩系分布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5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