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出行要求及城市的空间景观等均产生了新的要求,使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以致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交通环境、道路功能、网络结构等作进一步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道路功能;交叉口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正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文中论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正确认识道路环境、道路功能、重视道路等级与里程长度以及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协调配合。
1 道路环境与交通特性的分析
现在的道路规划设计,对道路环境与交通特征分析重视不够,在道路与交叉口规划设计文本中,很少论述道路周边地区用地性质及现状交通特征,更没有预测该路的车辆组成、速度与运行特征分析。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处于人口与房屋密度很高的城市繁华地区,它要为周边或邻近地区居民服务,为行驶的车辆与乘客服务;因此,在规划设计道路时必须满足沿线社区与车辆行驶所提出的要求,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没有这些必要的数据如何能设计合适的道路,正如没有荷载不能设计好桥梁的道理一样,弄不清周边用地性质,没有现状与预测的交通资料又怎能设计好符合周边社区性质的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网络上的交通一般分为两类性质,一是为相邻地区街坊或建筑物客、货车辆进出,速度不高,流量不大的地方性交通服务,两侧多为对进出口要求较多的住宅、商店、文教机关等社区。二是为行程长、速度高、流量大的通行性交通服务,惟其速度高,对进口控制要求较严。由于两种交通性质要求不同,故其规划设计要求也自然相差较大。实际道路设计时往往不会有这样简单明了的情况,相反会遇到很难简易判断的复杂情况,既有长途通过性交通,又有有出入要求的地方性交通,甚至还有多种形式混合性的交通。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从周边环境、社区性质、出行要求、进出口分布、交通运行特性等作具体深入的全面分析,审慎决策。决不应知难而退、一带而过,而要知难而进、切实做好道路环境与交通运行特性的分析预测工作。特别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使一切不利于环境、不利于社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设计都不应付诸实施。
2 城市道路的功能的认定
弄清城市道路应具有的功能,对于规划设计好城市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化的社会生活要求,城市道路不单是供车辆运行与行人走路的通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其内涵是丰富的,其影响与作用是广泛而长远的,不宜仅计交通要求。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2.1 交通功能
随着现代城市社会生产、生活、科技、教育与文体活动迅速发展和市民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负荷日益加重,交通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现代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也在不断发展,简单的可分为两类,一为长途通过性交通功能;二为短途出入的服务性交通功能。也有按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功能性质分为四种:一为供高速或快速运行的通过性交通服务如高速路、快速路,二为供中速行驶的以通过性为主,以短途服务性为辅,如主干路;三为主干路或快速路集流与疏散交流服务的集散道路,即我国规范中的次干路;四为供相邻地区出入为主,偶有少量通过性交通使用的地方道路,即我国规范中的支路或部分较宽的胡同。
另外亦有就城市交通的运行特性将其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高速、过渡、分流、集散与出入口等。
2.2 防火避灾功能
城市道路为城市社会和居民的防火避灾提供了有效的开放空间与安全通道,在房屋密集的城市区内,道路可以起防火,隔火带的作用,消防和救援活动的通道.地震灾害避难场所,还对于阻隔火势蔓延,受灾人员的疏散和救援物资的运输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规划设计街道宽度时,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防火避灾这一功能,以致造成以后无法弥补的损失。
2.3 城市构造功能
城市主次干道具有框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划分社区与居住区范围,构成城市平面空间骨架与支撑体系,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生活居住区、工业区等不同性质规划区域的形成起了分隔与支撑作用,同时由主干路、次干路、环路、放射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构造了城市的骨架体系和筋脉网络,将城市各分区的大小单位组成功能各殊的有机整体。
2.4 城市空间功能
城市道路的网络系统构成城市公共空间与网络走廊,为城市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生活空间。这是居民正常工作和健康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由于土地的高度开发利用、居住区内空地的减少、房屋密度的增加、容积率的提高,城市道路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就更为可贵了。同时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主要指人们在城市内部为维持现代社会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需要在道路用地内安装或埋设、电力、通讯、热力、燃气、自来水、下水道等电缆及管道设施,并使这些设施的服务水平能够保证通过市内各住宅、机关、建筑物,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
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地面高架路系统、地下铁道等也大都建筑在道路用地范围之内,有时还要在地下建设综合管道、走廊、地下商场等。
2.5 量观环境美化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动脉也是组成与显示城市街道风光、景观的走廊,展现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地段、街道或一区域街坊,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成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度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给人以安适、舒心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使城市道路展示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空间环境。
3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噪声控制
(1)架设跨路天桥,可使道路车辆行驶减少变速、刹车和鸣笛噪声,从而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在商业、商务及混合区可取得一定效果。
(2)增加路面宽度,有时也会有一定降噪效果.例如北京永定门西街路面由12 m加宽至21 m,车流量虽由408辆/h,增加至700辆/h,但等效声级却由74 dB(A)降至7O dB(A),西安环南路道路扩宽后,文艺路至和平门段噪声下降了5 dB(A),道路南边等效A声级为67 dB(A)。
(3)路边设置快慢隔离,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它主要使快慢车和行人能各行其道,靠近道路中心线的快车更为畅通,也减少了车辆的变速、刹车以及变道的鸣笛等噪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道路交通噪声。这一方法在混合区使用较好,例如北京崇文西街,设置路边快慢道路隔离前后,等效声级由77dB(A)降至66dB(A),降噪量达l2dB。
(4)高架桥、立交桥在控制交通噪声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近距离的声环境。例如北京阜成门大街改建成立交桥后,噪声由71 dB(A)降到68dB(A),西安太华路立交桥东南角一学校的环境噪声为63 dB(A)。
(5)在路面较窄的住宅、商业和商务区,单行线较双行线在控制交通噪声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西单北大街改单行线后,等效声级降噪量达到5dB、噪声降至73dB(A)。西安友谊东路改单行线后,交通噪声较以前下降约3da(A)。
(6)沿道路一侧大面积绿化,特别是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可以降低由该侧反射的声音。 约为2~5 dB(A)。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道路.如何适应城市发展、城市现代化、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等,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0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