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生兴趣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目前课程标准又增添了一项“综合性学习”,我们姑且算之。以上这几项纵横交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框架。阅读教学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追求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
  (一)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要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在大量阅读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提高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二)选择指导阅读材料和内容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书的种类繁多,每一本书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保证营养”,健康丰富。在家庭,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网站,同时推荐订阅优秀的儿童报刊。另外我建议孩子节约零花钱购买一些经典书籍,拓展阅读空间。“大量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面广量大。学生的阅读面不限于课本、图书室的书、报刊资料、自己所拥有的课外书等,优秀的网络儿童文学、乡规民约、民情风俗、日常生活等都是学生阅读的广阔资源。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我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同时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另外也不强求独立阅读,可以是两人、三人……甚至是小组阅读。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指导怎样选择读物。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不同的心理,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不同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2)在语文课上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课内促进课外。近几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过程,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没有超越特定教学条件的唯一的万能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遵循认识规律,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作为艺术,它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3)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如:故事会、我与《ΧΧΧ》书、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中秋赏月诗词会、阅读比赛等。这些由阅读而带来的小小的成功,更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质疑、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说明他们认真思考了,能思就能疑,思的越深疑的就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这说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意味着思维获得了新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大胆激励学生质疑,释疑解难。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由此可见问是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阅读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学海无涯,鼓励学生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己通过查资料或相互讨论等办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他们就更为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环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3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