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积淀和审美情趣不同,对阅读的兴趣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个性化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拓展阅读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人们对个性化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化阅读是不是就是不加干涉地随意读,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其实不然。个性化阅读不是漫无目的,自由化的读,而是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更适合学生自身的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让阅读更加鲜活有趣。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都有哪些策略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阅读是需要氛围的,特长也是需要教师去发现的,就像小草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生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对事物的认知新奇而短暂,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化阅读的氛围,让思想的火花发芽生长,对于难理解的篇章要反复阅读,充分体会其中蕴藏的含义。
比如在教學《燕子》这篇课文“蓝蓝的天空....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每个学生的语调不同,读出来的韵味也会不同。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每一个声音划过,都像一朵新绽的花,让人有一种新奇的感受。通过这些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充分认识到文字的玄妙多姿、鲜活美丽,这比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更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所感所悟,让学生大胆去说,让多种思想火花互相碰撞,在这些碰撞中,让感情得以升华。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对阅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在阅读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越多,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就会越高,也越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师要赋予学生哪些选择权利呢?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一篇文章中,不同的学生对每段的喜爱程度也是不同的。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来读。学生有了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金黄色是给田野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段描写既有色彩上的绚丽,又有语言上的情趣,对于心思细腻,对色彩敏感的学生来讲,就像一剂营养剂,滋润着那懵懂的心田。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更能体会语言的美妙之处。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方式的喜好也不同。过去,往往是教师给出指令,学生就按照那一种模式进行阅读,这往往会使同学们感到枯燥无味。在新课标指引下的个性化阅读方式,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他们可以自己阅读,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阅读,还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进行比赛,辩论,交流,甚至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当然,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引下进行的,并不是放任不管。
比如在教学《惊弓之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阅读。教师给他们提供几种阅读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根据选择再自由结合分组。有朗读组、绘画组、表演组、辩论组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得津津有味。然后每组再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样同学们就能有多重体验,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3.拓展课外文本为个性化阅读助力
小树要想长得茂盛,就得有充足的养料。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因此光课堂上的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联想课外的一些文本,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比如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由于文中生活的场景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再现当时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读文章后联想到的类似场景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过的类似片段。学生通过这种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很容易进入到文本的所表达的情感当中,达到读者与作者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只能通过多读课外书来拓展自己的阅历。每一本书中,都有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及见解,读得多了,对生活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文化素养也会随之提高。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多读书,比如建立读书交流群,创办图书角,制作手抄报等。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让文字变得鲜活亮丽富有个性,让阅读迸发出新的火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在阅读中宣泄情感,在阅读中提升境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参考文献
[1]俞群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12)12-13.
[2]林春曾,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实施小学教学研究2004(5)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