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沧州市水资源实时监控建设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河北省沧州市属资源型缺水城市,由于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沧州水资源管理还很粗放,水资源保护工作还很薄弱,必须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以适应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关键词:水资源实时监控必要性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沧州市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2.02亿m3(1956-2008年水文系列),人均水资源量是172 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58%,全国人均的8%。全市年缺水量5亿m3左右,随着沧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大,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开源、节流及外流域调等措施,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多年来,由于地表水严重不足,只能过量开采深层淡水,造成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漏斗中心埋深不断加大。此外,由于深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引发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水资源管理现状
2004年6月成立沧州市水务局,将“多家管水”改为“一家管水”,在体制上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但水资源管理还是粗放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还很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促进节约用水。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换发取水许可证7600套。强化取水计量,共安装IC卡3848套,加强计划用水管理,针对不同用水性质,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征收水资源费,是对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节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也是促进节约用水的一种有效方法。2009年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2182万元。
2、积极开发非传统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一是充分利用咸水资源,目前,已在全市建成苦咸水淡化点159处,孟村等县农业灌溉采用咸淡混浇技术也节约了大量淡水资源;二是进一步推动海水资源利用,已投入运行的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公司一期日产淡水2万吨,二期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发电厂,可实现海水淡化日产20万吨的能力。目前正在筹建的沧州华润渤海新区热电工程也全部利用海水,日产淡水能力为2万吨;三是中水回用,沧州市区已建成迎宾馆、颐和庄园社区中水回用设施,沧州医专、沧州职院中水设施正在建设,将来新建住宅小区也均按要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已投产的沧州华峰热电厂循环用水全部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正在筹建的吴桥国能生物发电厂、献县生物质发电供热工程、河北建投沧州垃圾时快发电厂生产用水全部使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年可节约淡水近1000万m3。四是充分利用坑塘集蓄雨洪资源,全市共建有城区公园及各类坑塘7900多个,蓄水能力9300万m3。
3、关停市区单位自备井。为缓解深层地下水超采,扼制地下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局势,自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关停市区内单位自备井,共关停深井274眼,深层地下水位明显回升。
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水务局内部已建立局域网络,范围至机关各科室。有固定IP,会商室已建立,主要库防汛专用,与机关局域网无连接。沧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时在线监控已建成使用,尚未对取用水大户、入河排污口等实施在线监测或远程监控,沧县、黄骅市、任丘市对辖区内用水量较大的用水户实现了远程监控,基本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全市未建成完备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
存在问题
1、缺乏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信息工程,涉及水政水资源管理、通讯、网络、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需政府、机关、企业、用水户共同参与,需水文、环境保护等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规划指导,其建设往往显得无序、零碎,水利系统间的各部门、各县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已建的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应用之间的衔接难以整合,未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
2、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沧州市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不足,尤其在前期规划和研究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仅限于少部分县市的试点,由于投入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如水质监测、取用水量计量等在线监测水平较低,大量工作仍需用手工来完成。
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应用计算机进行决策的水平仍然较低,仍处在信息汇集、加工显示的水平上,缺少智能化和成熟应用的决策支持软件。计算机虽然数量不少,但应用普及率很低,相当数量的计算机成了办公室的摆设,没能真正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工作中。骨干网建设也初具规模,全市18个县(市)基本实现了互联网通讯,各县(市)还构建了自己的局域网,但主要用于文件传输上,在应用决策上的应用还不够广,没能形成协助工作、网上办公等应用。
4、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维修机制等未理顺,未能很好地明确责任部门、理清权责关系,谁建设、谁维护、谁使用等问题尚未能在各部门、各级机关来统筹考虑,规划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各系统的布局、各系统间的衔接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未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5、水资源业务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取水计量工作一直沿用人工抄表方式,现场仪表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信息源缺乏,信息传输时间和准确度不能保证,远远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远程监控的现代化要求。人工抄表对严重拖欠水资源费或超计划用水的业主,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极少数取水户恶意欠费,使得水资源费征收困难;人工抄表效率低、费用高,人情水、关系水无法杜绝。征收间隔长(目前一般为一季度征收一次),不利于用水计划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不能提供基于INTERNET的客户服务系统,如网上费用查询、网上用水计划下达和查询,网上用水许可审批、填报等也难以实现。
水资源实时监控建设的必要性
1、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将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保证沧州经济社会发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精度与效率,才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手段无法适应,必须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水平。
2、是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方式统计汇总周期长、效率低,不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不能给决策者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和依法行政的实施,要求必须从目前的粗放监督转为精准管理,实施网络实时监控是唯一有效手段。
3、是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精确化的需要
随着水资源管理内容的增加和管理深度要求的提高,水资源管理涉及到的数据也将成倍增加,传统的统计方式无法及时更新数据,无法进行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发方式之一。
4、是水资源信息共享的需要
随着沧州市经济发展,各县(市)开始进行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各地采用标准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存在着重复开发、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建立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是解决水资源管理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共享和防止重复建设的重要手段。
5、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行水权制度建设的需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阶梯水价,这些工作的基础是用水量的准确计量和及时监控,有了准确的、及时的计量监控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结语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明确要求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工作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沧州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桂平等.南水北调沧州受水区地下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地下水保护行动》专题成果
[2]沧州市水务局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作者简介袁淑芳(1972-),女,河北沧州人,工程师,主要人事水资源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