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管理缺陷及预防措施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统计改革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也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缺陷。因此,加强对统计的科学管理,已成为继续推进统计改革最为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统计管理;缺陷;对策;
前言
统计工作若疏于管理,其结果必定是统计改革难以到位,或者偏离正常的统计运行轨道,从而导致统计成果失真,失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甚至给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应当说,近几年社会经济统计中出现的某些无序和混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在积极探索和推进统计改革的进程中,缺乏完替的科学管理所致,统计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统计墓础理论与运用理论的研究滞后于社会经济改革
统计改革既是统计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项探索与创新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裕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总结我国的统计工作历史,以理论指导实践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也必须认识到近几年改革中在理论管理上也还存在一些直接影响统计改革发展的严重缺陷.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突出表现有五种倾向:一是对旧制度的评判多,虽然提出了统计改革的总体目标,而对如何迅速推进新制度研究不够.当人们从思想上摒弃旧制度的同时,还没有从理论上看到一个完善的新制度的雏形.二是对统计改革的必要性研究多,而对如何改革研究不够,特别是对统计改革进程的规律性研究不够,对改革中较易出现的间题分析预测不够。三是围绕“领导”和“专家”的研究多,而对源于实践前沿改革理论进行开创性研究不够,忽视了广大基层在改革探索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的研究.四是照搬西方理论,对西方理论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研究不够.当理论与实际发生冲突的时候,一方面导致“削足适履”,另一方面就是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不一致.五是对统计改革的应用性理论研究多于基础性理论研究,突出地表现在从理论上总结改革实践时往往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因而人们在分析认识社会现象时出现了三种情况:其一,认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应该运用西方某个流派的经济理论来认识社会;其二,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社会;其三,认为依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应该运用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来认识社会。
二、统计管理脱离客观现实
统计管理落后于社会经济改革而存在四个现实问题。
l、利益主体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复杂化,给统计搜集资料出了一大难题.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形式由单纯的“全民、集体”发展为多元化的“国有、集体、中外合资、独资、联合体、个体私营”等.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利益障碍”,要想“全面、准确、及时”地取得统计资料已是相当困难的了。
2、统计体制与综合体制改革脱节,统计人员无所适从.作为提供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权威部门,未能与综合体制改革配套出台新形势下的统计方法制度,统计体制改革和统计立法亦与其不同步,具体表现在:其一,眩前顾后,舍不得放弃已不适应社会现状的调查方法,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引起各方面不满.其二,数据质量问题引起的混乱,时间长、范围大,没有引起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上下重视统计资料,用统计资料考核政绩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各部门的形势下,我们未能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取得相对可信的统计数据,未能抓住时机对统计数据失真进行硬约束,而仍把决定领导政绩的统计数据置于其管理范围内,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重大失误。既然我们不能肯定数据的真实程度,那么“长官”修正数据就成了客观必然。换个角度讲,统计人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它必须与当地领导保持一致,因而造成恶劣的后果也是必然的。其三,统计立法滞后,处罚过轻,统计部门没有充分行使职权.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在提高统计标准化以及与国际统计接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统计立法却落后于时代.一方面.统计执法力度不够,是造成《统计法》有法不依的主要原因。
3、统计事业费过少,影响了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开发。用改革初核定的经费来完成当前复杂形势的统计工作,已显得力不从心,根本谈不上资料整理和开发运用。而当今之势,领导者决策所需要的正是经过整理和开发的资料,统计部门因为财力物力的限制而无能为力,致使统计部门形成了经费不足一一统计力量薄弱―统计资料运用价值不高、经费困难的恶性循环。
4,统计工作的宏微调控不及时,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出现生存危机。统计改革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宏微调控机制.这是改革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反思近几年的统计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改革措施出台论证不够,其结果是虎头蛇尾。在统计改革中,有的改革开始搞得轰轰烈烈,大张旗鼓,有声有色,甚至富有成效,而到末尾却不了了之.不仅对在改革中的成败无人反思,而且对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不力,推广不开,改革成果得不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各自为政。近年来,统计工作先后进行了“一套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在统计专业和各部门的数据相互协调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专业各行其是的间题。特别是相互之间指标范围和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相当严重,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投资与基建投资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指标范围和口径不一致,导致国民经济核算的取数困难。三是有的基层企业统计部门成为“三不管”部门.步履维艰一方面宏观统计报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微观管理所需统计资料差距过大,增加了企业统计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由于体制改革使其行业指导消失,致使基层企业统计部门无所适从,再一方面改革中一些企业将统计专业科室撤并到其他业务科室,多年积累发展起来的企业统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三、如何强化统计管理的基本对策
从统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可以看出,加强统计管理乃是统计改革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必须着重采取一下对策。
第一、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统计工作。众所周知,统计是各级政府的“耳目”,统计信息和统计监督是各级政府考核政绩和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这里所说的重视,就是指真正认识到统计数据真实与否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进步的大事;真正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的统计才有实事求是的工作。
第二、理论研究要系统化。与社会经济改革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系统地研究统计改革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及生产力标准理论,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全局上去研究统计基础理论,运用科学的基础理论去指导应用理论的研究,为各级统计人员提供充分而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对统计改革的预见性,增强统计人员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增加统计事业费,加快统计技术现代化,让统计人员有充足的精力去搜集、整理和开发统计资料。
第四、加强统计执法,促进统计调控程序化.要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性的执法队伍,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职贵清楚、上下结合、各专业相互衔接和渠道畅通能够及时监督检查的组织调控和监察体制。
第五、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与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任何一项统计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取得统计资料,而统计数据失真是统计工作的大敌,又是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体系,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统计管理体制。
四、结语
所谓统计管理,就是指对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管理.具体讲指的是对统计的理论研究、统计设计、组织指挥、宏微调节和统计成果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控制行为。无论是从统计改革的实践看,还是从统计工作的内在规律看,加强对统计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6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