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波 李庆云 程璇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认清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地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化解和控制,减少风险损失,方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险中求胜。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制订防范对策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就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些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原则;策略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财务风险是一种信号,通过它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要求企业经营者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2)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却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不能科学、客观地对财务决策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需遵循的原则
1.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只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其风险控制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总目标的要求。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个体经营活动出现的风险控制策略时,要考虑控制局部风险可能对企业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目标的影响,不能因追求片面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2.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理相结合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总体目标本身所要求的,企业利益主体在认识和掌握财务风险本质的基础上,能够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以避免某些风险损失的发生,但由于风险控制主体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企业对某些风险的发生无法控制,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进行风险损失的处理,只有风险控制策略与风险处理策略相结合才能达到风险控制的最佳效果。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的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主体应认真分析风险的性质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企业因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致使风险成本增加而减少的近期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之间做出权衡,以防因贪小而失大。
4.动态适应性原则。企业自身成长过程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使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风险引发因素,譬如在企业创立初期,其风险因素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的不确定;而在企业成熟发展阶段,其风险因素则可能更多地体现为管理方面的因素。所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其动态适应性。
5.成本与效益相互比较的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如果规避风险获得的收益不能弥补为防控风险所投入的费用,那么企业就没有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眼光进行企业的风险防控活动。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筹资方面的对策。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筹资决策关系密切,因此,在筹资时,应对财务风险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策:保持适度的举债规模。即使是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的企业,也不能无限度地举债。负债过大,会承担较大的利息支付压力。在举债时,应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保持资本和负债之间的适当比例,确保财务安全与稳定。降低负债利率。企业举债筹措资金时,应注意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争取有利的借债条件,选择尽可能低的负债利率,从而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注意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如果流动负债比重过大,负债偿还期限短,偿还时间弹性小,那么财务风险会相对增加,就会出现偿债危机。相比之下,长期负债相对安全,但其利率一般比流动负债的利率要大,即其付出的筹资成本代价较高。因此,长期负债的比重也不宜过大。
2.企业投资方面的对策。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针对各经营项目实行多角化经营,使企业在经营中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在安排投资项目时,要深入调查研究,预测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入时间,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测算。
3.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及与之相对应的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企业的管理能力;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四是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六是国家的行业政策。企业在重视规模大小的同时,也应重视规模的质量。资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主要应采取下述措施:一是在资产结构方面,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货币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二是在负债方面,要动态地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三是在权益方面,要精心设计企业资本架构,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与发展规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四是在资产负债方面,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
4.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企业既应该慎重考虑和分析投资方案,也应该选择好筹资方式及比例,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从总体上减少收支的风险,降低资金成本。此外,企业还需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资金投放时间以及资金的投向。资金的投向应根据资金用途和资金效益的大小排序投放。只有确定了正确的资金投向后,才能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去观察、计算和监督财务风险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出现的偏差,并制定出新的措施,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范围,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财务风险的事后控制。企业应以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资料分析为依据,预测未来财务风险管理行为,制定今后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发生同类风险;同时对已发生的风险还应及时消化处理掉。另外,风险的事后控制还应当包括风险保障制度。
5.培养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范更多地要靠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验操作,因此,培养管理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以便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是很重要的。同时在运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度量时,也需要财务人员依靠经验对各种环境条件做出适当的估计,以确定具体使用何种方法来分析和度量存在的财务风险。另外,在采取防范、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时,也必须以企业规范的科学管理为基础,这对管理者的要求自然就会高。否则对策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