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丙豪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不真实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现状;内部控制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我国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本文所谈的内部控制是狭义上的,即内部控制。无论从理论或实际上讲,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对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弱化。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而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由于企业领导者重视不够,也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漠视,有意无意地弱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不完整。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目前,由于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也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是千差万别,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权威的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层才能不断的发现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的完善。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关键要看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以至于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企业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同时,很多公司要么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要么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4.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再好的制度都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5.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内控动力。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6.控制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目前,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控制制度,但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如有的企业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予以惩罚,这样就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控制失去效力。有的企业只重视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这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控制不能全方位的发挥控制作用。还有的企业控制制度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或是缺乏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导致问题出现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追究责任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影响了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完善组织结构的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在健全治理结构时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企业应当秉承科学合理,简明高效的原则来设置企业的部门机构,明确其职责权限,形成一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的一个治理结构。
2.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然后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3.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截止到2010年4月,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相续颁布,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但是这些文件并不完善,部分文件还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虽然相关规定已经颁布,但是对于评价的程序,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仍然缺乏一个权威的标准,导致企业在评价的时候随意性很大,而且报告内容不规范,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也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理解和投资决策。
4.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问题,还要考虑对企业其他各个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设计中不仅应包括对会计账户设置、账簿、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规范,还包括对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
5.强化外部监督,发挥政府部门的监控作用。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进行监督。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能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
[2]沈华宁,白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探究[J].会计之友.2008(6)
[3]康俊兰.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J].会计之友(中).2007(1)
[4]何玉.职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兼评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例[J].审计研究.2009(2)
[5]付晓,张媛.浅谈银行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