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镇

  【摘要】本论文根据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以华电潍坊公司二号机组A级检修为例,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实施检修全过程质量控制,以提高检修质量水平。
  【关键词】电厂检修;质量计划;质量控制
  一、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项目质量计划是围绕项目所进行的质量目标策划、运行过程策划和确定相关资源等活动的过程。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是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明确为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明确项目参与各方、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首先应当明确检修项目,明确各检修项目的责任部门,然后设置检修质量管理机构,明确项目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最后制定项目质量监督标准和验收标准,编制检修文件包等技术性文件。检修文件包是电力行业广泛推行,用来指导和规范检修作业的工序工艺,保证检修质量的技术性文件。检修作业文件包通过对检修工序的细化、量化,实现了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控制了检修行为的随意性,提升了检修质量控制水平和检修工作效率,达到了检修全过程、全方位、高效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二、项目质量控制
  1.项目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人员准备。只有通过检修人员的正确检修行为才能带来好的检修质量。为保证检修质量,对检修人员尤其是检修任务工作负责人的培训尤其应重视和加强。对检修人员的培训包括如下内容:设备运行状况和缺陷情况;检修任务及其工序工艺;新的检修工艺和相关知识;检修文件的理解和执行;检修实施中的有关管理规定;检修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检修组织结构及接口、沟通方式。(2)工器具的准备。检修工器具是检修人员必不可少的装备,是人手的延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中介。在实际检修过程容易发生由于检修工器具不全影响检修质量的现象。对检修中要使用的工器具,在检修实施前要针对检修工作任务进行清点造册,对各工器具都一一进行编号,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3)备品材料的准备。根据以往设备检修经验,设备检修使用的备品材料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检修质量。备品材料的质量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加强备品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修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备品材料的采购工作。
  2.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1)对工作负责人的跟踪。检修工作负责人是设备检修的第一关,检修工作负责人的技术能力、责任心以及对检修文件的理解和执行得好坏在根本上决定了设备的检修质量合格与否。因此,在设备检修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实施阶段,必须加强对工作负责人的跟踪。要建立工作负责人职责条例,明确对工作负责人的各项要求,在设备检修实施开始前,对工作负责人进行培训。(2)文件包的使用与检查。近几年检修的实践证明,检修作业使用检修文件包对保证检修质量、提高检修水平、建立可追溯的资料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检修实施阶段开始前,制定检修文件包使用导则,规定检修文件包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规定工序打“√”的时机、质量控制点的验证、放行和签字的顺序、技术数据的记录方式、检修报告的填写要求等等。质检人员应随时检查工作负责人对检修文件包使用情况,加大质保监查力度,对工作负责人在检修文件包执行中的问题早发现、早纠正。(3)质保质控人员检查和监督。在检修实施阶段成立专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组织,负责对整个检修实施阶段的检修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质量控制人员应对设备检修的各种标准的适用性、技术数据的正确性、工艺的可靠性等专业技术问题负责,必要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复测、对一些重要过程进行复现,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保证人员则主要从质量管理体系在检修实施中的有效性和符合性方面进行检查和监督,主要关心检修文件是否齐全,标准是否明确,各种接口是否通畅,运作是否有效,各种程序和文件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已按程序规定的路径进行纠正,必要的防范措施是否提出、确认和实施等。(4)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和跟踪处理。不符合项指的是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的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能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包括异常项和不合格项。在检修实施阶段发生与发现的不符合项应规定有专人进行确认,并填写不符合项登记表。质检人员应对不符合项的处置情况和状态进行跟踪与验证。应当及时分析不符合项的发展趋势,找出影响不符合项的关键因素,并及时上报。
  3.项目结束阶段质量控制。质量验收实行检修人员自检和验收人员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自检合格后方能申请上一级验收。所有项目的检修施工和质量验收实行签字负责制和质量可追溯制。设备检修工作至某一质检点时,在自检合格后由工作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验收申请应提前四小时书面通知验收人员。验收人员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验收现场,在核对确认检修质量合格,技术记录及有关资料齐全无误后,签字认可,与检修人员共同对检修质量负责。
  参考文献
  [1]陈晓芳.规范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的新方式[J].电力安全技术.2003,5(3):1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