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新农合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蔓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中央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截止至2010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6%。超过90%的地区实现了县域内农民看病就医即时结算报销。去年一年,有7.59亿人次的农民通过新农合得到补偿,但是取得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农合制度;问题;对策
  一、我国新农合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民的医疗保障观念没有形成,参加新农合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参加中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一些年纪较轻,经济条件较好,自认为身体健康的农民觉得交了钱用不到,因此不愿参保。只有那些年龄较大,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积极参与。(2)各级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水平需求。新农合在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的同时,按照医疗机构级另高代确定住院基本补偿,住院补偿起付线乡级,县级,县级以上(县外)原则上不低于100元,400元和800元,乡镇卫生院的住院补偿比例控制在80%左右,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比例不低于60%,县以上住院补偿比例不低于40%。由此可见,医疗机构级别越低,可报销比例越大,参合农民付出的费用也相应减少。但我国农村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才流动频繁,无法承担复杂的医疗诊察工作。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向高级别医院寻求帮助。住院人次和住院补偿金额向上级医院机构流动的趋势比较明显。(3)住院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新农合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重在制度建设。虽然筹资水平比较低,但它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个保障制度,覆盖了8亿多人,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首先保证对农村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同时兼顾小额门诊医疗,但由于医药费用监管不力,参合农民看病贵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患者在省级医院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依据不同县市的政策,大约在25%~40%不等,报销比例较低,自费药品多,患者得到报销的比例更低。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医疗服务中存在开大检查,重复检查等不合理检查行为也是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新农合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1.加强对新农合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新农合的重要意义和当地具体做法,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积极参加新农合,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农民参加新农合所履行的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同时积极探索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简化程序,建立安全稳定的筹资机制。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对于确实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为缴费,帮助他们参加保险。
  2.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基层的财政支持。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训,实行定向培养人才和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大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医德建设,把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的龙头,即县医院建设好。
  3.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抑制高额住院医疗费用。乱开药、大检查是当前医疗费用增长的两大因素。应从农村患者的利益出发,进一步降低自费药品比例。同时实行同级别医疗机构检查,化验结果相互认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实行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充补偿工作。
  4.加强和完善新农合资金监管力度,加快建设新农合信息化网络。新农合基金是广大参保农民的救命钱,只能用于农民的看病就医补偿,不能够用做其他任何用途。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3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新农合在监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能力不强,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信息化手段也还跟不上,所以我们今年要从行政、审计、信息化三个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群众看病更加方便,使得群众不仅能看上病,而且能看好病。”严格执行新农合医疗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坚持杜绝新农合基金截留、滞留。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政府、新农合管理中心、个人及医疗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快及完善新农合信息化网络建设,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本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陈竺.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1(3)
  [2]褚志亮.《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研究》.中国乡镇企业.2011(1)
  [3]郑云莺,石传丰.《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医疗费用分析》.现代医疗.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