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洛克绅士教育的嬗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霍利华

  【摘要】洛克的教育思想是与他的哲学和政治观点紧密相连的,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特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洛克,其教育思想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要求。其提倡的绅士教育在很多方面对当今教育乃至社会生活仍然产生着方方面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绅士;绅士教育;健康教育;德行教育
  一、绅士教育的含义
  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绅士需要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是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所以,洛克认为,应当把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子弟培养成“高贵的人”,有强壮的体魄,有高雅的风度、举止,就能在上流社会周旋,又有新兴资产阶级的智慧与才干,能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事业家”与“国家要人”。洛克认为,绅士的培养应在家里进行,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这是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的文法学校是古典主义的,所学知识空疏无用;第二,学校里的学生良莠不齐,成份复杂,小绅士与之交流,易受污染,性格变坏;第三,学生人数太多,教师难以进行个别的细致考察。因此,洛克极力主张凡是请得起导师的家庭应不惜重金聘请具有严谨的性格,良好的礼仪,丰富的社会实际经验,较好的文化修养的人作为导师,对子弟施以个别教育,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洛克对当时英国学校采取否定态度,自有其客观原因,但这也暴露了他对学校教育的轻视和对上流社会旧传统的偏爱。
  二、绅士的相关教育
  1.绅士的健康教育。洛克十分重视体育,他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身体的养育作为全部教育的前提,视为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洛克娴于医理,并有过当家庭教师的教育实践,对养育儿童有丰富的经验。他从医学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2.绅士的德行与礼仪教育。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洛克十分重视德行和礼仪的教育。首先是培养德行。在他看来,德行是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洛克认为,礼仪“不单指见了人要脱帽,或是要问好,而是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按照当时的情形,务使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等,全都合适,全都安闲自如。”其一,是有礼貌,言谈动作谦虚恭敬,明达事理,给人以好感,与人合得来;其二,是仪表好,容貌和姿态悦人,风度翩翩,举止大方。既不忸怩羞怯,局促不安,也不行为不检,轻慢无礼,要有好的礼仪,得遵守一条规则,即对己,要有自知之明善于自处;对人,要谦恭有礼,不卑不亢,礼仪有四戒:戒粗暴、戒轻蔑、戒非难(好找人差错,爱动辄反驳,好嘲笑别人)、戒刁难。为了贯彻以理智克制欲望的德育基本原则,培养良好的德行与礼仪,洛克在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建议:要及早管教;要及早实践;要奖惩合适;要宽严得当;要选择榜样;要合情合理。
  3.绅士的智慧和知识教育。洛克把智慧教育列为精神教育的第二位,但讲得很简略。他说,智慧是“使得一个人能干和有远见,能去处理他的事力。”洛克把学问放在最后,对德行、礼仪、智慧而言,学问只是“作为辅导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即用于发展理性,增长才干,处理世务。基于这种认识,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他强调教师的工作“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为了传授知识,特别是为了发展智力,洛克提出了许多今天看来仍然颇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第一,激发求知欲。洛克强调寓学习于兴趣、寓读书于娱乐之中,儿童们就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自己去要求学习”。第二,鼓励好奇心。洛克认为:“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心鼓励,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除去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是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物。”第三,培养注意第力。教师首先应尽量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其次教师态度应该慈祥、温和,切勿“恼怒与申斥”并举,“责备与惩罚”交加。第四,逐步训练思维。洛克强调思维活动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特点,他要求思维训练要循序渐进。他说:“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份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洛克针对17世纪欧洲传统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死记硬背而忽视发展智力、训练能力的严重弊端,明确提出了提高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主张,这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成为欧洲近代教学法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绅士教育的提倡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案,但是在后世执行中却为其添加了些腐朽的因素。
  三、英国的绅士作风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的绅士大约是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这些贵族靠着法律赋予的世袭地位,不愁吃穿,不用劳动,每天的生活只在于如何花钱,讲排场、做面子、显身份。他们蔑视劳动,天生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因此,他们的绅士做派,主要目的就是显示自己不同于普罗大众。欧洲中世纪形成的这批贵族,原先大都是缺乏教育、缺乏文化的人,等到世袭的贵族地位稳定,他们才形成了一系列绅士的标准。英国最早的绅士,所有的规矩和标准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要求。但是,除了中世纪形成的“骑士”精神之外,他们在绅士的内在要求上,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内容。英国早期绅士的一个内容就是教育贵族的后代学习礼仪,这一现象其实正好说明,当时的欧洲社会,是一个粗鲁的社会。说得极端一点,英国的绅士,其最初的内容,大致就是中国人长期不齿的纨绔子弟作风。英国绅士作风的正式定型,是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启蒙运动中,英国绅士的内在精神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中国。孔子的儒家精神,君子的生活态度,对于英国绅士的精神内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一段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包括巴黎,都以学习中国的君子和儒家为荣,中国的丝绸、陶瓷、壁纸、茶叶等生活用品,也成为绅士们标榜自己的重要外在形式。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知识分子也成为绅士队伍的成员。当然,英国绅士在借鉴中国君子和儒家理论的时候,按照他们自己的国情,做了一定的改造。其中最突出的改造就是,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从来没有把金钱的拥有放在首位,但是,英国的绅士没有接受这一点。英国绅士影响全世界,与英国工业革命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批财富,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形成了大批不需要劳动的食利阶层,这使得英国绅士从最早的贵族等级,扩展到发了财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带来的大众化社会,这些绅士风度又部分扩展到所谓中产阶级,成为英国社会的时尚。
  对于中国人来讲,为了所谓的与国际社会时尚接轨,除了所谓绅士风度的外在细节上,中国人长期不缺乏绅士风度的内在精神。例如儒家与人为善的精神,主张正义的要求等等,甚至可以说,中国君子很多内在的精神力量,还超过英国的绅士精神。因此,说中国人缺乏绅士精神,只能说中国在表面细节上,对绅士风度的繁琐要求不太了解。在我看来,即便了解了,刻板地遵照执行,也没多大意义。而在绅士风度的内在精神上,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缺乏,只是因为我们抛弃传统文化太多,现在反而要使用出口转内销的二手货,这只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其中哪些东西是真正的精华。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惠海鸣译.中国绅士[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先明.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J].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