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莹

  【摘要】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本文着重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探索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
  贫困大学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用、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它是我国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一个弱势群体,这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这些贫困大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入大学并勉强完成了学业,但是当他们拿着辛苦得来的大学文凭走上社会之时,由于严峻的整体就业形势、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较低的综合素质、高额的就业成本以及匮乏的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在签约时间、签约率、择业岗位三方面较普通大学毕业生显得滞后、偏低与偏差,在就业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
  二、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1.经济因素。目前,在我国各所院校中贫困大学生都因为家庭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了生活条件艰苦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由于人才市场出现了相对性的人才过剩,求职成本在不断攀升,在贫困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除了需要承担基本生活的压力和就业难的压力外,还要承担为就业付出更多的经济压力,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
  2.人际交往因素。贫困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自信心明显不足。贫困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无法参加集体活动,更甚于部分贫困学生为了缓解自身及家庭的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以维持生计,同时拼命学习,以期获取较高档次的奖学金,他们因此身心俱疲,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以及不必要的费用去结识更多的朋友,这就造成了人际交往关系上紧张。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隔阂,阻碍了正常交流,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群体生活,贫困生因为没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就会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导致交往的不自信。人际关系的缺失和紧张也导致了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减少,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减少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3.心理因素。贫困学生的抑郁状态普遍高于非贫困生,经济贫困已成为贫困学生心理的沉重负担,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感到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贫困生自卑心理因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就业面试过程中的不自信,往往因为不自信而在职场面试中出现紧张怯场的表现导致应征失败,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4.社会因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机制。由于尚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双向选择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确实存在近亲繁殖现象;一些垄断或政策垄断的优势行业,在招用大学生常常是对内多、对外少,甚至只招收内部子弟大学生已经成为行业用人的潜规则;有些在校表现不佳的学生,尚未毕业就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而有的优秀学生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使得既没有父母可以依赖也没有金钱作为后盾的贫困大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失去展示才华的机会,失去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
  三、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
  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贫困生就业目标取向多元化,转变就业观念。目前部分的高校仍然存在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缺乏兼顾的价值导向和就业服务,往往顾此失彼;教育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毕业生都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努力构建这种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鼓励他们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建功立业,实现就业目标多元化取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帮助贫困学生正确分析并解决成长与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现实难题,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贫困学生就业的思想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正确就业方向,努力将社会价值导向与学生的现实职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大学贫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首先要从其自身的实际出发,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帮助贫困群体学生更新就业观念,但是由于大学贫困生不同专业类别或就业能力的学生群体乃至不同学生个体,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大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将社会的需要与学生职业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2.完善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切实帮助贫困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应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指导贫困大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帮助贫困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略。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与贫困学生个案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指导,从而形成完整的就业辅导体系。同时帮助贫困大学生认清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认清自身的合理定位;引导其在考虑个体的家庭环境的前提下,根据个体因素制定合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在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下,贫困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技能。如社会适应能力,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分不开的,贫困大学毕业生在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同时,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克服自卑、焦虑心理,做一个有个性、人缘好的人;实践操作能力,高职贫困毕业生在校期间不能只顾着学习或忙于兼职,还应该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实践能力。
  3.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建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援助机制,设置专门的援助机构并为就业有困难的贫困大学生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个别心理辅导,善于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情绪,积极的进行心理引导,使他们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同时,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树立了信心建立了合理的自我评价,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合理就业。
  参考文献
  [1]吴庆.公平述求与贫困治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林如真.浅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3]张哲.贫困大学生就业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