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蔚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应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会计电算化逐步完善,更加适应会计电算化,最终使会计电算化适应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具体地说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连续,系统地处理会计资料,反映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所体现的价值量及其信息,并对其机型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近年来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会计电算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软件商竞争有序的格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有着显著的优势特点
  数据处理一体化、信息存放磁盘化、查询高速自动化。存在着重要性与必要性,它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还能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不足
  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实际上,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还有人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人即可,因此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这种作法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过程中,本质上改进了传统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通过分担大量的人工计算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它的不足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弱,会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数据的失真、企业资金结算的安全问题、企业重要信息的泄露及计算机病毒侵袭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要求甩帐的单位要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与此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少单位虽然制订了一些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或没有切实执行,使电算化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主要表现在:(1)对系统的接触控制不力。据调查,许多单位密码互通,机房随便出入,用机登记难以执行,系统也难以自动记录操作情况,对打印输出资料普遍没有登记、传送和笑收制度。(2)系统的恢复控制薄弱。据调查,虽然大部分单位的会计软件和数据文件都有备份,但对备份文件都未能恰当保护,只有少部分单位的备份文件存放于机房。还有部分单位表示系统遇到意外无法工作时,不知道如何恢复系统。(3)内部审计监督不力。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市计人员素质有限,一般都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太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匮乏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但也只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财务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对工作中遇到一些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了解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教材老化,跟不上会计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经过这样的培训与考核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五)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2)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3)相关人员的电子档案管理意识较弱。(4)对收集、整理、利用工作重视不够。
  (六)电算化会计档案自身的特点所形成的问题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才可以使用,所以极易受病毒的攻击。(2)实行电算化以后,形成的纸质档案多为打印机打印而成,打印字迹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褪色,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要求。(3)电算化会计档案对保存环境要求更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4)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易于修改、易受破坏且不留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5)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和使用与会计软件的版本存贮磁性介质或光盘质量密切相关,会计档案实行电算化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越多,同时也就对管理的要求越高。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及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单位为了求得其生存与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职能的界限,注重单位内部协调管理。财务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树立适合其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还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本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会计电算化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人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强化审计线索制;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使用人员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的职责、权限并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此外,还要加强会计售货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ERP趋势。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系统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首先,作为市场主体的软件供应商应从长远利益出发,本着推动和开拓该市场,为用户服务的宗旨来参与市场竞争,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其次,构建市场中介组织,承担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
  (二)会计电算化的网络趋势。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晚、基础差。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会计电算化代替了手工帐。加强了信息流通,成本核算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并促进了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并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了很多问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认识程度不深,缺乏复合型人才,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还需要人们积极去面对并解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