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蓼鹤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靠降低成本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工全面预算的管理。分析了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现状,剖析了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提出了施工项目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全面预算;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出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己成为企业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施工企业为实现滚动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开源节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节流”的有效途径。
1.在市场份额一定、投标报价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扩大承揽任务的基础上,企业始终坚持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讨价还价过程,人人参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3.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二、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执行难。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2.施工企业传统管理干扰全面预算的执行。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分权式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毕竟是在公司授权下经营,公司领导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时也会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由,跟公司领导诉苦从而不执行预算。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认为有无预算无所谓,反正都还是听公司领导。施工企业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
3.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三、搞好施工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先算后干、干中再算、增创效益。工程开工前应认真编制施工预算,计算出单位工程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工、料、机以及大型机具数量。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计划投工投料,组织人力、物力,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降低成本。市场经济讲求效益,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关键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讲,关键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及大型工具的投入。总之,要通过及时算帐,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2.建立施工企业自身的工程预算数据库。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引导施工企业根据统一的办法编制自主的定额,自主投标报价,逐步形成承发包双方通过市场竞争、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供求的作用,协商确定工程造价。
3.以合同为依据计算工程造价。工程预算价格除了一些与构成产品实物有直接关系的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管理费用外,一些看起来与产品实物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实质上是流通过程费用和服务费用),在讨论工程造价时沿着“工程合同――工程量计算办法――造价计算办法”这样的思路来进行。
四、加强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财务集中核算系统的运用,实现多维管控目标:(1)同一会计核算单位各会计要素数据信息相互关联、全面共享;(2)单一业务模块信息数据自动汇总分析;(3)不同会计期间和业务期间数据可对比分析;(4)同时对不同单位间的数据也可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财务集中核算系统地运用实现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集中、统一与规范,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流程的统一控制,最终实现全面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2.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项目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应收款项,保证资金的支付能力,要养成“用业主的钱干业主的活”的习惯,加大工程进度款的催收力度,及时办理验工计价和财务拨款项目部要承担起管好在建项目和通过追加索赔增收节支、创誉增效的双重责任,狠抓追加索赔和工程收尾结算,明确人员,落实责任。对分包单位及劳务作业层应严格验工计价和拨款的审批手续,不以任何借口推迟或提前计价。根据项目需要控制成本投入,是项目实现效益有效保证。
3.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防范项目差错和舞弊。内部控制贯穿与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员工借款管理规定、实物资产台账管理、主要材料辅助核算、合同的分类管理等。健全的内控制度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会计处理中发生差错及营私舞弊行为保证。
4.完善项目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当前,施工企业为加强财务控制大多实行了项目委派会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确定了会计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避免了行政干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会计委派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财务监督和管理,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施工企业同时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强化施工企业对其所属核算单位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客观上需要寻找一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长下管一级和直接委派财务会计人员等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所有者利益,有效地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
最后,施工项目还要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掌握好工作标准,把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第1版,
[2]娄文赉.《关于企业集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会计之友》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