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发展低碳经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永昌
摘要: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却不统一。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素。
关键词:海北州;发展;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84-02
1 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实践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的新的社会经济概念。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低碳经济概念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响应。短短几年时间,推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社会实践。低碳经济作为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欧美等国家已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市、区及城市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对低碳经济展开研究,采取措施推进低碳经济,转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相关试点陆续展开,参与研究和试点的地方和城市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低碳经济区可能成为国内各地区竞争的新的经济制高点。谁能把握低碳经济的先机,谁就将在未来处于战略竞争的优势地位。
以上种种,预示着“十二五”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起点,我国将迈入低碳经济时代。
2 海北培育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
2.1 对于海北而言,这是一个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在坚持“生态立州”的背景下,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顺应当前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实践海北州以低碳增长方式为方向的绿色经济模式。
2.1.1 一是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20――60年间,中国需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进行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海北州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主要矛盾仍很突出,加快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随着国家拉动内需以及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海北州经济将进入一个速度加快和总量扩大的新阶段。目前,海北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海北工业经济主要以电力、煤炭、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农畜产品加工以及煤炭物流为主导产业,2009年海北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一方面,富民强州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海北工业是资源依托型工业,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到高能效,低能耗,少污染的新的模式。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条件下,海北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因此,发展低碳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把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上,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又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1.2 二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要的方向就是在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着力发展旅游等低能耗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使现有产业中的电子信息、旅游经济等更好地升级发展,交通运输业可以成为低碳模式的新能源利用,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1.3 三是发展低碳经济是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需要
海北地处青海湖北岸,是湟水河、黑河、托勒河、大通河的源头,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生态环境脆弱与资源富集并存,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必须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公众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乡生态文明的水平,有利于推动海北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海北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
3.1 一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低碳经济就是利用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更多的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实现节能和减排。海北是全省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海北州矿产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石棉、铁、铬等55种。海北州有天然草场264.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232.8万公顷,耕地5.25万公顷。境内森林面积58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5.2%。青海湖湿地是重要生态多样性基因库,栖息鸟类196种,湟鱼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均生活在青海湖水系的青海湖畔。湿地、草原、雪山、林海、峡谷等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宗教文化,不仅使海北成为青海省的旅游资源大州,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海北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境内河流年径流量69.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2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67.8万千瓦。但我们目前除水能资源外,其它尚未开发利用。丰富的碳汇资源禀赋和生态品牌,决定了海北发展低碳产业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
3.2 二是生态立州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海北州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持续开展了生态恢复,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探索发展生态工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经济。积极探索发展煤炭加工、煤炭转化、污染控制等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大力开发水电资源,水电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北州已建成了一个“太阳能光伏提水示范点”。在生物质能开发领域,在农村沼气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09年底,海北州农村沼气总数达12860座,并以每3000多座的速度推广。据测算,建一个沼气池年可节煤1500公斤,按海北州已建成12860座沼气池计算,总节煤量为193吨,减排潜力和清洁生产开发潜力非常大。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850栋、畜用暖棚10937幢。落实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节能减排措施,2009年海北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9%。
3.3 三是自身发展具备的优势
海北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欠发达”从某种程度上说并非劣势,由于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这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大的优势。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前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向低碳经济转型必然需要淘汰、限制之前高耗能等产业的发展,这必然面临着巨大的“阵痛”,而海北则具有成本低、阻力小的特点。因此海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条件比发达地区更好。
4 海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4.1 积极争取、组织申报,将海北列为低碳经济试点区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出台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并准备选择部分地区,开展低碳示范试点。国际气候组织也已宣布,未来3至5年内,将在中国发展5至20个“低碳城市”,旨在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以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青海省也将推进碳交易试点;今年将在西宁城市圈探索做好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海北州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组织申报,将海北列为低碳经济试点区。
4.2 组织力量抓紧开展低碳经济的调研,把低碳经济纳入
“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低碳经济,涉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的调整和转型,政府管理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目前,低碳经济理论对于我们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应尽早组织相关单位的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比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非碳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利用等。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海北州未来预期内的低碳经济路线图,并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提出重点低碳经济发展领域、推广采用的低碳技术,以期为海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政策选择,为地区、部门、城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低碳经济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导引。发展低碳经济要与生态立州、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密切结合,统筹发展。
4.3 以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在推广清洁能源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为依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把低碳经济作为发展导向,大力发展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主的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再生、产业延伸的循环经济承载平台。通过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促进工业提高能效,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高技术、低污染、环境优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套完整的循环经济区。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开发利用水电、沼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强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海北州经济社会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根据海北的资源特点首先应选取两个切入点: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减少排放的途径包括能源结构低碳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加强产业连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推广开发低碳技术,开展能源的梯级利用。充分发挥水电、农林、矿产等资源优势,坚持就地转化、精深加工、集约环保、集群发展,促进资源梯级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和利用,以低碳的水电代替火电,利用生物质能,如秸秆气化。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循环经济区,逐步建成产业链完善,废弃物充分利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
4.4 广泛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弘扬低碳文化,倡
导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和企业的责任,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就要消耗能源,能源消费势必排放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碳生产率,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是我们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建设低碳社会,低碳消费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文化;要创新和推广低碳生活的技术与方法,完善低碳生活条件,鼓励和帮助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引导人们更多选择低碳的消费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