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康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妮

  摘要:当前,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保康为参照,对山区发展低碳经济做了一些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保瓶颈;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093-02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
  
  保康位于鄂西北襄樊市境内,是个全山区县,也是省定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7个村,总人口28.7万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保康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矿产、水能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磷矿、硫铁矿、煤矿、铁矿等,共六大类27种,尤其是磷矿资源,居全国第四,储量达10亿吨,有“中部磷都”之称;拥有南河、沮水、蛮河三大流域,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6万千瓦,居襄樊各县市之首。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有野生动植物品种2700多个,仅野生花卉就有258种,其中古桩蜡梅、野生牡丹、云锦杜鹃、千年紫薇等珍稀花卉自然群落举世罕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青山滴翠,群峰竞秀,自然景观众多,五道峡、野花谷、汤池温泉、九路寨等景区在全省都小有名气。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保康山青水秀,冬暖夏凉,空气质量较好。全县林地面积3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1%,发展低碳经济具备良好的生态基础。
  (3)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近年来,保康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经济强县目标,依托优势资源抓招商、上项目,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工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磷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深入实施“矿化结合”,狠抓“一区五园”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磷化工业为主,水电、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建材轻工业为辅的县域工业格局。农业初步建成了以茶叶、烟叶、核桃、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46万亩,特色产业收入12.1亿元,在农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达50.8%。第三产业形成了以旅游为龙头,商贸流通、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信息交通竞相发展的蓬勃态势,与武汉三特公司合作开发的九路寨生态旅游项目成功列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核心项目。加之麻竹、襄保、保宜三条过境高速公路的今年相继开工建设,为保康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外部条件。
  (4)循环经济初显成效。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工业生产中,积极开展“窑法磷酸”工业化试验,大力推广科学配矿、化学选矿新技术,促进了中低品位磷矿石转化利用;青山能源公司电动汽车锂电池项目被列入全省重大科研专项,荆山水泥公司利用磷矿渣制作水泥,楚烽公司采取黄磷炉余热回收利用等,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污染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全县农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3000座,占农户总数的37%以上,改变了传统烧柴做饭、取暖习惯,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同时,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电器的广泛推广使用,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05吨,比去年减排9吨;工业废水排放量96.05万吨,比去年减排19.95万吨;工业废水、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9.9%和9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2、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制约
  
  目前,保康发展低碳经济虽然基础较好、潜力很大,但从总体情况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对低碳经济缺乏了解,没有深刻认识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长远出路,发展低碳经济仍处于口号式宣传阶段。
  二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科技的投入,且短时间内效益并不显著。保康属于省定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和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低碳经济发展难度较大。
  三是工业生产水平偏低。山区大都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多集中在资源消耗型的上游产品上,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
  四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民生活水平偏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融、科技等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人才、科技和资金“瓶颈”尚待突破。
  
  3、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像保康这样的山区县,发展低碳经济,既要着眼长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寻求突破。当前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发展低碳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工业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的领域。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降低工业碳排总量,提高工业领域的资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低碳化。一是狠抓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环保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落后产能,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把环保型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注重引进低碳排放、高附加值的生态环保型企业,优化清洁生产工艺设备。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加快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软实力。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工业园区搭建的平台,发展关联企业和产品,培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大力推广燃煤锅炉粉尘回收、尾气利用、余热发电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四是大力发展替代能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减少工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打造生态农业,引领农村低碳化。在世界气候日益变暖的今天,低碳经济不再只是工业的发展方向,也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追求目标。作为内陆山区,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

优美、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农村实际的低碳发展之路。要重视发展林果产业。要把林果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培育,抢抓全国林权制度改革机遇,加大荒山荒坡、低丘岗地的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高效经济林木,在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增加森林碳汇。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使用有机肥、粪肥等替代品,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广土地免耕、秸秆还田等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提高土壤生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产品品牌创新和绿色、有机标识认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途径,推广应用秸秆、稻草、垃圾发电技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或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等,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要推广普及太阳能集中供热器材,提高农村太阳能利用率;推进农村“一建三改”沼气工程建设,改变农村畜禽养殖业粪污随意排放现象,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向低碳化转型。据有关部门推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就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每下降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繁荣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激活低碳经济的突破口,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三产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贡献份额。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朝阳工业”来培育,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景区景点,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注重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和产品包装,推动旅游业由接待型向产业型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万村千乡”和农村“新网工程”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现代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构建辐射力、带动力强的市场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4)倡导低碳消费,构建低碳型社会。低碳化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型消费方式。要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广泛开展消费领域的节能,逐步减少碳排放,促进生活低碳化。要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将发展低碳建筑纳入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在建筑选材上尽量选用环保耐用、隔热保温的低碳材料;在房屋布置上,避免过度装修等。要提倡简单生活、简约化生活,少用空调,多吹风扇;自备水壶,少喝瓶装水;尽可能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少使用塑料袋;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骑自行车;多利用井水、河水灌溉绿化或洗涤,尽量节约自来水。要加强低碳文化的传播普及,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提倡“减碳饮食”、“低碳着装”,引导城乡居民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促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养成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消除碳依赖。要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天保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强森林管理,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增加碳吸收。要着力打造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