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绩效考评方法创新的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途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晓明 邓志华 孙 静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来带动整体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对于培养对象的考察机制优势保证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该论文结合高校具体实践,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评方法运用到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中来,强调要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建立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观性,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实现高质量带动高就业。
  关键词:高校党建;绩效考评;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31-02
  
  高校党建是一项综合性特别突出的工作,其综合性强主要表现在对于高校党建而言,除了要关注以高校教职工为基础的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外,还要承担在校大学生的党员培养发展任务,并且这项任务尤其重要。因为我们所培养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同时,应该认识到,这些年轻的党员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成为一颗颗的火种,在社会各个角落发热发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党建工作尤其具有“播种机”的作用,这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推动器,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在思想素质、组织观念、价值取向符合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这一工作值得我们非常重视。
  近几年,中共中央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据报道,近年来,党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提出入党要求的人数不断增多。2005年在学生中发展党员73.4万名,占2005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29.7%,比上年增加13.7万名,增长5个百分点。可以说,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已经成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1 发展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1.1 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党中央非常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并把这一工作摆到关系增强我们的党未来的发展后劲这一重要高度来对待,使得我们学生党员的发展进度大大加快,大量的新鲜血液被补充到党的队伍中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大学中,学生党员的发展开始出现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其重要表现就是按照固定的比例发展党员,并且将这一发展比例纳入基层组织的目标考核中去,发展比例当然必要而且重要,因为它是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但是有些基层组织在具体工作中认为数量是关键,因此,对于质量把关就不是那么严格,或者说口头上强调质量,但是在行动上却忽视,使得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有所抬头。
  1.2 重程序、轻内容
  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发展到最后履行党员义务,这样一个基本过程中,某些基层组织更注重的是相关程序是否到位,但对于在每个程序中需要做的工作、具体落实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却并不是很重视,或者说不关心,只要程序到位,其他问题就好解决。我们不能否认,程序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程序的设定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证在每个程序中的具体工作要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我们的发展培养考察工作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对象提高。
  1.3 重发展前,轻发展后
  所谓发展前,是指在成为预备党员前,发展后是指成为预备党员开始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后。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发展前,对于学生的发展工作比较重视,培养计划、工作要点、组织谈话和思想汇报等工作都还能按照程序进行,对于积极分子的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关注。但是成为党的一分子之后,也就是应该开始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的时候,一些基层组织相反还忽视了对这些新党员的进一步考核和提高,无谈话、少督促、轻学习,使得有些学生党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想法,觉得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可以轻松一下,这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更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客观地说,上面这些倾向应该说只是在少数基层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中存在,并不是大面积现象,更不是主流,但是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尤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我们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质量问题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怎样保证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发展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齐头并进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务工作者和党组织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如何在坚持党员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吸收更多的优秀分子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这需要我们在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手段和方法。
  2 创新考评制度是有效保证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固然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建立对发展培养对象有效的行为绩效考评机制则是从制度和方法上继一步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保证。所以,我认为,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察的实际需要的系统考评机制,通过系统的考评机制的建立,来全方位实现对学生中积极要求进步的积极分子的素质的整体提升。
  2.1 基本思路
  我们认为,建立这样一套考评机制,应该可以实现如下目的:能够涵盖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发展的全过程,实现对考评对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估我们对于考评对象在各阶段发展目标的落实程度。所以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确立培养发展各阶段的目的,建立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分配不同指标的权重,选择恰当的考评主体,最后实施评价和考核。
  2.2 以360度方法为基础的考评机制的建立
  笔者认为,由于发展培养各阶段的目标和要求不同,所以考评机制在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过程中应该是动态的,要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有所变化。基于培养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四个考评阶段,即:培养阶段、考察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阶段。这四个阶段被考评对象(也就是学生积极分子)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四个不同阶段我们的培养要求来建立不同的考评机制,并进行跟踪考评,随着阶段的变化,我们相应调整我们的考评机制。
  从考评方法上讲,我们主要采用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立足于全面考察各方面对于培养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期获得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具体说来,我们要对于上述几个阶段中对于和培养对象有着紧密联系的班主任、本科导师、同学、任课教师、
  2.3 考评指标的选择
  考评指标是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是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培养考察目标和意图的直接体现,因此,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将能够明确我们对积极分子的培养目标,便于我们的考评工作的展开和逐阶段推进,更重要的是使得培养对象能够清楚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朝什么方向做。当然,作为党员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当时是以《中国产党党章》为基础的,但是如何将党章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落实在实际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特别是新党员的培养中,就需要结合党章的要求,将他们分解到各个阶段中去,分解到相应的指标体系中去。例如,对于第一阶段,也就是积极分子的培养阶段,我们通常可以结合针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指标作为考评依据。某学院基层党组织对这一阶段的指标体系的选择就较好体现了这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现摘录如下:
  例:某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实施办法(摘要)

  (1)递交入党申请书。
  (2)无违纪和参与不良影响的事件的纪录。
  (3)无处分。
  (4)申请年度无挂科(考试不及格)。
  (5)群众基础,人际关系状态。
  (6)成绩总排名前1/3,综合测评前1/3。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基本测评项目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阶段的我们具体要求,也十分清楚地通过指标体系,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有效信息,即应该怎样做才是符合我们要求的。
  要注意的是,指标体系的选择,要注重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只有定性指标,没有定量指标,即使是定性指标,我们也要尽量注意通过可以测量的定量指标来对之进行辅助说明,力求做到避免模糊和主观色彩过重。像上面的例子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要求。
  特别要说明的事,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对于学生党员培养数量的比例要求,将这一要求量化到具体指标中去,也就是通过考评工作中强制分布方法来保证我们培养和发展的覆盖面。
  其他几个阶段也可以照此选择,限于篇幅关系不一一说明。
  2.4 考评指标权重的分配。
  对于指标的选择确定后,还需要对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也就是那些只表示最重要的,那些则是次要的。权重的分配原则当然是依据不同培养阶段我们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权重大小也要体现党章的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清楚明确我们四个阶段的目的,分配相应的权重。
  例如,对于学生的成绩的要求,这个指标应该说在第一阶段是很重要的指标,因此第一阶段我们就可以赋予学习成绩这项指标一个较大的权重,这样就很明确的传递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但是又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学习成绩就占据主导指标,也就是说,这项指标的权重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形成学习好就是素质高,就是加入党组织的充分条件,最后形成这样一条错误链条:
  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党员的要求
  这也是错误的。所以,对于学习成绩这项指标的权重分配还要注意和其他一些指标的平衡,如同样是第一阶段的“申请书的递交”、“群众基础”等指标也非常重要,在权重分配上要基本平衡。
  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将前例中的指标权重尝试如下分配:
  2.5 考评主体的选择
  这是回答“由谁来对发展对象进行考评?”这个问题的。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不能笼统地回答,“当然是党组织。”这样的回答正确但是责任模糊,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具体踏实和公正客观的考评,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党员发展各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评主体来进行考评。这是因为正如我们前面说的,不同培养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指标体现也不同,这些不同的指标往往反映了不同环境中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因此,对他们的考评也应该由处于这一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来进行,才是符合实际的、才能够反映被培养对象实际状态。
  笔者认为,在培养阶段的考评主体应该以学生为主,在考察阶段,则应该以学生和基层团支部以及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而发展阶段则要注重介绍人和党组织的意见,在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阶段则主要由党组织参与,但也要重视这一阶段其他学生的意见,防止有些学生党员一旦入党就丧失了处处起表率作用的内在动力和热情。
  3 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分析,尝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评办法来实现对于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全过程的跟踪考评,以切实保证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发展。通过学生党员培养素质的改善提升来真正带动在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来迎接未来的挑战,适应社会的选择,用高质量的人才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4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