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 岩 宋瑞梅

  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水平,但各高校连续几年的不断扩招,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从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24-01
  
  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1 高校教育方面
  部分大学在培养学生时仍以应试教育教学为主,多以四六级证书或各种资格证书作为毕业条件,使专业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另外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比较相近或划分过细,难以适应不断调整的社会需求,加上部分课程设置缺乏认真论证,学校师资力量跟不上,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也跟不上,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较差。
  1.2 社会整体方面
  (1)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还比较闭塞。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信息多限于朋友、亲戚的介绍,参加学校、当地政府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以及网站提供的信息。仅凭家人介绍和参加相关招聘会毕竟接触的信息较少,而网站尽管作为信息量大,更新较快的载体,但由于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2)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为应届大学生提供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标准定位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另外,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希望学生工作后能够立刻为企业创造效益,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对学生的培训和再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缺乏为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资金投入,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3)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大学近几年的持续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企业提供的中、高层岗位有限,且大多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部分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容易引起心理落差,对就业前景估计不足,致使大学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1.3 学生个人方面
  (1)较以前学生相比,现在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较差,对家长和学校的依赖性比较强,与社会接触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欠缺,并且缺乏敢于吃苦的精神。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学生本人不急于就业,而是家长和学校却对此煞费苦心。
  (2)由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分析不足,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准,因此对工作岗位的期望较高,而社会很多岗位需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能够吃苦耐劳,踏踏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对于经过四年奋斗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接受和普通工人一起从基层干起的事实,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一部分品行较差的学生,他们为了获得更好地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往往通过篡改成绩和夸大个人能力的手段来欺骗用人单位,频繁跳槽和工作不认真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对其他大学生正常就业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1)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信息网络。由于网络的方便迅捷,很多学生都习惯于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高校要做好创业就业工作,首先需要让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畅通。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将当地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及时准确的集中更新和公布,同时与国内几大专业招聘网站达成信息共享,以达到用人信息的量多和量广为主要目标,切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成立就业指导专家团。目前,各个城市基本都有多个高校,部分城市还设立大学城,这十分有利于各高校间的信息和师资共享。几所高校可以联合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宣讲团,由各高校就业方面资深专家组成,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给予学生及时的培训和指导。
  (3)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往往都是盲目的、随大流的。在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更谈不上有计划性。作为高校可以在大一时设立综合素质课程,通过此类课程让学生明白应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应为四年后的就业做哪些准备工作,应为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培养哪些能力和具备何种素质。
  (4)政府应鼓励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培训和约束企业制订不合理制度、要求,从能力培养、工资条件、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尽量为合格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对企业的高学历用人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避免企业设立门槛造成的人才浪费现象发生。同时,政府应积极与各企业、高校联手使各类具有成效的创业就业文件和方案得到及时的落实和推广,让应届毕业生切实感受到政府推行的各种政策所带来的益处。
  总之,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目前各高校教育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要得到彻底的改善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变、适应过程,但只要大的政策方向没有改变,大学生就业相互问题迟早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8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