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师音乐教育遵循的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军晔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然而,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还存在某些与办学方向相悖或者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才能有效避免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发生。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99-01
  
  1 循序渐进
  
  学习声乐一般都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基本上都是出于专业竞争的目的,教师和学生一着急就容易急于求成。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和一定的阶段帮助学生从对声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
  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念。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念是一切好声音的理论基础,而建立正确声音概念和音乐审美观念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根据本人在声音技巧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我认为声乐是一种时间上的艺术,学习三个月和学习六个月对声音形象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认识。喉头下降时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了头腔共鸣后声音是怎样的,胸腔共鸣时自己的感觉又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逐步体会。如果学生还不知道有深度支持的呼吸状态是什么样的,教师就要求他能发出有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声音,这是不可能的。只有有了深度支持的呼吸状态,有了稳定的喉咽形态,才可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逐步体会发出好声音的种种因素,不能一下子要求学生就发出完全正确的声音。
  其次,根据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的实际演唱能力练习歌曲。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声音都是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来演唱不同程度的歌曲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让学生自如的驾驭歌曲、完整的演绎歌曲。前一阶段的较浅程度的歌曲是后一阶段中级程度歌曲的必要准备,中级程度歌曲的训练又是更高难度歌曲的稳固地基;反过来,较高难度的歌曲是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歌曲,不能跨阶段性的追求高难度歌曲,除非教师在评估了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后,认为他确实有能力可以唱好高难度歌曲,否则就会使学生在初级阶段打好的较为稳定的声音基础受到不良影响。
  最后,培养学生形成较为稳定正确的歌唱状态。当学生在时间的磨砺下有了正确稳定的声音概念,形成了好的歌唱状态,可以演唱较高难度的歌曲时,还要不断练习来稳定自己良好的歌唱习惯。不论在哪种场合什么条件下,一开口发出的就是好声音;不论演唱什么风格特色的歌曲,都能准确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声乐艺术道路稳定地走下去,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高师声乐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也要避免循序而不进,渐进而不巩固的问题。
  
  2 因材施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基础、个性心理、知识修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人而异。
  首先,高师声乐教学要想根据学生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对学生的准确定位是关键。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例如学生的嗓音条件、声音特质、发声缺陷、语言特色、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性格特征等。教师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这个准确定位也是教师在一个实践和时间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的结果,不是教师短时间内就可以非常确定的。因此,因材施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教学过程。
  其次,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阶段的学习进度会有所不同,对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可急功近利;对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学过程也不能停滞不前。对于较难纠正的学生,教师要增强他们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先改掉学生声音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声音僵硬,咬字不清楚,舌根使劲等,使他们的声音趋向自然,然后再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声音。对歌唱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从音色、乐感、稳定性等方面完善他们的音乐修养和歌唱技巧。让他们有更大更快的进步。
  最后,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声乐课堂上细微的变化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等都可以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课前制定的教学计划,也许会让课堂教学进入死胡同。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引导,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