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炜

  摘要:研究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和积累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存量、增强大学生的“求职力”、帮助他们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学校相关部门、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自身给予认真关注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大学生就业
  
  1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初是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它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被并列为实现经济发展的3个要素。其中,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硬件”,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应用软件”,而社会资本则是经济发展的“系统软件”。社会资本的存在促进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协调与结合,增进了它们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发展。而自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正式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社会学以来 ,社会资本成为政治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概念。
  无论如何定义,社会资本必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它以关系和网络为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一种社会资源,并且这种资源是要社会网络中的个体通过行动获取和利用的;它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社会规范。这样我们可以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体在行动中获取和利用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及社会网络背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降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不能全面了解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等个人信息,也不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求职期望;而对求职者来说,他们也不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和其承诺的可信程度等等。但如果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建立在对双方一定认知基础上的社会联系(即社会资本),就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2.2 有利于获取就业机会
  获取就业信息只是走向成功就业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就业机会。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已经出现高学历者压低薪酬期望和低学历者竞争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指标,就不只是学历和技能了,还包括“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如果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就业信息,他在人际沟通上的资源和能力也更容易为用人单位所青睐,也就更有利于获得就业机会。
  
  2.3 有利于降低就业成本
  这里所说的就业成本是指在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过程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比如印制大量的求职材料、"包装"自身的形象、奔波于不同求职地点等都要付出大量成本。而拥有良好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就可以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取就业信息,这样不仅减少了信息的传递环节,也降低了财力的投入。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减轻就业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减少精力投入。
  
  2.4 有利于筹集创业资金
  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要想获得创业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核心人物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也要有团结的创业团队和充足的创业资金,而把这三者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就是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在一项调查中,自己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只占很少的比例,约为2.8%[7]。但这些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多除具有比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外,还拥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本,这为创业资金的筹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
  
  3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
  
  3.1学校层面――拓展高校就业社会资本
  (1)建立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学校董事会、就业促进会、产学研联合体等形式,建立和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其中的知名企业的联系,对于拓展高校的社会资本、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和用人单位联系,听取他们对人才需求的意向、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以及对所用毕业生的评价,并据此对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能建立和用人单位良好的合作关系。
  (2)增进与上级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业务主管部门或上级相关部门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对高校的宏观就业指导行为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微观就业意向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拓展这方面的社会联系,争取对学校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贯彻落实其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与之联系,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的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
  (3)在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一定的载体和环境。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就是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社会资本意识、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教育。
  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公共关系学、口才学、交际学等课程,来提高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积累丰厚的社会资本的意识和能力。在专业实习中,如有可能,学校应在相关企业内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方面可以了解这些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及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可让实习单位了解、认识自己,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实践则是与社会建立更广泛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锻炼沟通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大学生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提供现实的切入点。
  
  3.2 教师层面――拓展教师就业社会资本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发挥高校教师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上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很多教师本身就直接承担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或在企事业单位兼职,从而拥有广泛而高质的社会资本;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过程中拓展社会资本,如参加各种会议、进行学术咨询等。其次,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毕业生拓展社会资本。往届毕业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本库,而高校教师、包括辅导员老师,是动员这一资源库的最佳力量。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教师除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其毕业后继续保持联系,经常从毕业生那里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以充分利用毕业生这一社会资本。
  
  3.3个人层面――拓展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社会资本
  (1)积极开发家庭亲缘关系中的社会资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中国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首先是家庭,其次才为单位、学校等,“其中家庭、家乡体现的血缘、地缘关系是中国人作为个人所拥有的最主要的社会资本”。家庭亲缘关系网络中的父母、亲戚,无论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如何,都是始终乐于提供帮助的。通过他们了解到的需求信息往往更加准确、及时、有效,针对性也更强。在这方面,大学生应学会关爱家庭、关心亲人,尽力与家庭和亲属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后应“知恩图报”,当家庭亲属遇到困难时,也应尽力帮助他们,要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框架内遵循中国社会的“人情法则”。
  (2)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属于社会联系范畴,个人可以通过这种稳定的社会联系从社会团体和组织获取稀缺资源。例如,通过校友会可能获得与事业有成的校友进行联系的机会,通过参加某类俱乐部组织与相关行业或相关经验的人取得联系等,从中获取或“分享”包括就业机会、需求信息等在内的相关资源。同时,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还能建立起新的社会联系。比如,一个大学生如果置身于多个社团组织之中,便可以通过社团组织其他成员与其它社团组织建立联系,如此不断地延伸,就可能与原先素不相识的社团组织建立联系,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社会资本系统之中,从而持续地积累、扩张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资本增值。
  (3)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人际网络,与社团组织成员关系不同, 进入人际网络没有成员资格问题,它是由于人们之间接触、交流、交往、交换等互动过程而发生和发展的。个人的社会资本要在社会交往中才能积累,反映社会资本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社会关系的规模。对大学生求职择业而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意味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现在一些公司在招聘职员时,大都提出“有相关从业经验者优先”,而有从业经验意味着较多的实践经历和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因此,大学生应多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在社会交往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从而在求职择业时多一些信息来源,多一些成功机会。
  社会资本的作用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在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过分滥用社会资本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为社会资本的本质是蕴含在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它并不等于关系主体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单纯依赖社会资本,而不注重自身涵养的提高,社会资本只会沦为庸俗的“关系学”。因此,大学生应该摆正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在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灵活运用社会资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6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