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筑就腾飞的巨龙: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朱静远答记者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特别是T3航站楼的建设,无论其建筑面积还是技术内涵,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何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完成了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何做好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扩建工程的技术先进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朱静远,请她就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建筑创作》: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建设自开工之日起就受到了众人的瞩目,国内外众多媒体更是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报道,您如何看待这项工程建设的意义?
  朱静远:外界现在有许多宣传,介绍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设的情况。我要说的是,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不只是T3航站楼一个项目,还包括飞行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航空货运基地等设施。新航站楼建设只是整个扩建工程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机场建设是与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连的。首都机场扩建不止是为2008年奥运会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建设国际化的航空枢纽。从繁荣经济的宏观战略上看,枢纽机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枢纽机场的建设将更加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仅就东北亚地区而言,韩国的仁川机场、日本的东京机场等,其各自都要建设成为枢纽机场,目的不只是成为本国的重要枢纽机场,其领域已扩展到国外更大的范围;比如我们去美国,以前都要到日本东京去转机,这等于是把我们国内的航线变成为人家的支线了,从而丢掉了许多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利益。北京首都机场无论是从客流上还是地理位置上看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将首都机场建设成为2l世纪国际上名列前茅的国际化枢纽机场。
  《建筑创作》:据了解,当初机场扩建规划时建筑面积是42万m2,而现在T3航站楼近百万平方米,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朱静远:首都机场扩建之初,曾经有两个选择,一是在现有机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二是另建一个新机场。如果要新建,就等于将航线航班分在两个机场,这会使部分旅客在两个机场之间换乘飞机非常不方便,机场若不能提供最多和最快捷的中转可能,则该机场就不具备强大的枢纽功能,其枢纽机场的地位就可能被别的机场所替代。此外,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新建机场要满足奥运会的使用,还要有大量的配套设施建设也要同时进行。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在现有机场上进行扩建。“建设枢纽机场”、“满足奥运会使用要求”、“建设新国门形象”这三点成为新机场建设的三大任务。
  在建设之初提出的建筑面积是42万m2,当时预测的是,到2015年时,首都机场要达到6000万的客流量,但到了2007年时客流量就已经达到了5300万,这已经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服务质量、特别是从安全考虑减少了许多航班后的客流量。机场的高峰小时客流量决定了机场航站楼的规模,其面积、功能都要满足高峰小时的使用要求。预计到2008年时首都机场客流量将达到6000万,这种速度的增长是非常快的。首都机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北京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首都机场客流量增长的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3年起,每年都要增加600~700万,这已是一个中型机场的客流量。以前机场高峰小时每天有2~3个,现在全天都是高峰小时的状态,特别是“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机场更是人满为患。
  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建设,那就得不断地边使用边扩建,而机场也将长期成为一个大工地。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枢纽机场建设发展的要求,首都机场集团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扩大机场航站楼建设规模,不只是T3A,T3B,就连原计划远期建设的T3C也同时开工建设。
  这种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批准。现在看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举动,因为我们这是向国家负责,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T3A、T3B、T3C几个项目同时建设,从建设方的角度看,无论是施工组织、材料供应等方面都很熟悉,同时降低了建设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国外同行看到我们的建设后都感到非常吃惊,认为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且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上很高的水平,非常令人钦佩。在国外,建设同样规模的工程至少需要相当于人民币600~700亿元的投资,而我们只投入了270亿元。而这其中的设计、施工、采购等主要环节完全采用国际招投标的办法进行,由此看来,合理地一次性建成是节约投资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除了建设新航站楼外,还要建设机场第3条跑道,跑道长3800m,宽60m,还要建设新的航空货运基地,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各种设施。此次建设共新征用地22000亩。
  此次扩建规模,以2015年为目标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万吨:飞机起降58万次;高峰小时飞机起降超过124架次,建成为国际国内复合型枢纽机场设施。
  《建筑创作》:2004年3月28日,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经过3年多的建设,2008年2月29日将正式开始运行。许多到过机场的人,第一感受就是其特有的气势和规模,不只是大,许多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请朱总向我们介绍一些首都机场扩建后的功能特色。
  朱静远: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新机场航站楼显示出雄伟壮观的气势
  从空中看,新航站楼犹如一条飞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航站楼南北长2900m,东西宽790m,建筑高度45m,总建筑面积98万m2。同时还建有停车楼,面积达34万m2,拥有7000个停车位。整个建筑的钢网架呈双曲拱形,由红、橙、橘红、黄等多种颜色变化构成,非常壮观。屋顶上有155个采光天窗,能够使室内得到足够的亮度,这也充分体现出建筑的节能设计。
  2 内部景观凸现文化氛围
  T3航站楼不仅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
  无论是大型雕塑,还是中国园林,从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工品到巨幅屏风壁画“清明上河图”和“万里长城”,旅客置身其中,犹如在一座稀世珍宝的艺术博物馆之中。室内装饰显示出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集观赏性与功能性为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又有了其坐标定位功能。
  3 充满了更多的人性化功能
  新航站楼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弱势群体和特殊旅客的需求,更多地满足了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母婴室的设立让怀抱婴儿的妈妈可以感受到家的方便,环保吸烟室让吸烟者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无障碍设计使残障旅客体会到机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信奉宗教

的旅客也可以在祈祷室中进行祷告。许许多多的细节体现出众多人性化的关怀。
  4 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围绕T3航站楼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新建的机场第二高速路将直通新航站楼,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方便旅客从东直门可以直接到达T2和T3:为了方便旅客换乘飞机,新设置了陆侧摆渡车,在T1、T2、T3三个航站楼之间往复运行。路面交通流程作了精心设计,使得各种车辆井然有序。T3航站楼的到港层实行封闭式管理,尽可能减少人流与车辆交叉。
  5 在T3航站楼中,首次在国内采用了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APM)
  这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采用了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产品,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无线电视监控车厢旅客情况,安全快捷,绿色环保。
  6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行李处理自动分拣和调整传输系统
  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监控设备完善,高峰小时处理行李近2万件。该系统占地面积达12万m2系统总长度约70km。此外,还安装了最先进的行李安检识别系统,以确保安全。
  
  7 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T3航站楼共有1600多块显示屏,是T1、T2两个航站楼现有显示屏总数的两倍还多。信息系统的建设为航空公司提供了可以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平台。T3航站楼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而旅客在航站楼内可以随时随地“网上冲浪”,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8 建设了单灯引导系统
  这是国内首次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可以给飞行员提供更为准确、清晰的引导信号,它能保证机场地面活动安全、高效的运行水平。T3建设的这套助航系统,自2005年起与机场扩建工程同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
  9 双层多功能登机桥为国内首次采用
  T3航站楼共有69座登机桥供进出港使用,其中有18座组合登机桥可同时服务于两架飞机。
  10 建筑与环境、环保同时进行
  随着机场扩建工程的进行,机场周围的环境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进场高速两侧到航站楼前的绿化,覆盖植被总面积达70万m2,人造湖泊的建设也是保障在汛期机场雨水顺利排出的重要调蓄工具。人造湖也是新航站楼前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可让旅客感受到树林茂密、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优美景观。
  《建筑创作》:新机场扩建工程自2004年3月开工,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称赞。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现场视察,国外同行也来参观考察,这与机场建设指挥部高效率、科学化的协调组织、指挥管理是分不开的,请朱总介绍一些有关的情况。
  朱静远:工程能够在短时间内建设完成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1 有正确的领导和指挥
  机场扩建工程刚一确定,就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北京市等几个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工作。此项工程巨大,牵扯到的方面多,事情也非常多,而有效的组织、协调、统一指挥,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2 采用FIDIC条款+行政指挥+项目承包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
  工程采用国际通行的FIDIC条款的作法,同时强调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建设的同时,发挥了我们的行政指挥和组织功能,利用我们国家特有的优势,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将目标分解到具体工程中,发现问题当场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3 集中设计,优化方案
  设计是龙头,是关键,制定出优秀的方案,并将其完善、落实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从最初的国际化招标,到后来确定方案后将机场宾馆包下来,参加工程的十几家国内外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都集中在机场宾馆搞设计,机场指挥部有一名副总指挥和设计小组专门负责规划设计,遇到问题时几个部门及时协调,统一意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了解想法,及时改正,得以使最优化的方案予以落实。
  4 严格合同规范化、标准化
  业主与参加工程的各方共同遵守,把握质量关,严格管理,落实到位,在按合同完成工程的同时,我们及时支付工程款,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5 组织强有力的指挥部,积极推进项目的进行
  全体工程指挥部人员认识到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自己与工程建设联系在一起。指挥部全体人员驻扎在工地现场,直接听取来自工地的汇报,了解情况,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和协调。后勤部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为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6 工程建设采取了落实总体、永久与临时相结合。水、路先行,绿化同步的策略
  因工程巨大,现场复杂,人员、机械繁多,为了使工程有序、安全地进行,我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先将道路修好,便于车辆、人员通行,同时将绿化搞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7 依靠各方支持与协同
  依靠强有力的地方政府领导的支持,以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使机场建设得以顺利开始。也依靠各参建单位领导的支持,确保工程进度和设备材料供应。
  《建筑创作》:伴随着机场建设的发展,我们国家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不小的进步,请您谈一下体会。
  朱静远: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机场建设也出现了新的高潮,除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外,昆明、西安、深圳、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机场建设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机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同时要求有很强的综合协调,这对建设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机场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筑队伍也逐步地得到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在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当中,努力汲取别人的经验和长处,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水平,并在实践当中得以更充分地体现。
  自1980年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就与首都机场开始了友好合作,首都机场Tl、T2航站楼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从方案开始的建筑设计任务,T3航站楼建设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凭自己的实力和对机场设计的经验,又获得了航站楼设计总承包单位的资格。通过这些年的合作,可以看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在逐步提高、逐步成熟,对机场建设的许多专业化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民航设计院、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等国内不少建筑设计单位在机场设计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相信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建筑行业也将取得飞速的前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而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中国建设者的英姿和实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