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施工现场本质安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降低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频率,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逐步实现施工现场本质安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对建筑行业来讲,“本质安全”属于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就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言,本质安全至关重要。所谓本质安全型施工现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的安全核心理念,是人的主观安全意识充分发挥,物的安全保障作用充分体现、系统的安全作用充分展示,人、设备和环境三因素和谐统一的施工现场,施工队伍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科技投入大、生产设备良、安全有保障的施工现场。
关键词:本质安全;施工现场管理
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广义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属于安全管理高层次的文化范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企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措施,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那么如何实现本质安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重视安全教育与训练,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是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消除不安全行为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教育与训练,能有效地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失误或缺点、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首先,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安全技术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典型事故教育等。对不同的群体或在不同的阶段,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只能找出相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① 比如在开工阶段,就需要对新进工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并且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针对各工种的特点进行重点交底;②在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就需要对工人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保证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自身不足得到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缺点得到改善,从而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本质安全。③装修阶段,施工用电、立体交叉作业比较普遍,做好施工用电的专业知识安全教育,协调好各种工序的施工顺序,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工人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观念。
其次,要做好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对安全知识采用讲授、观看幻灯片、电影片等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安全操作技能教育来说,就必须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来进行,使受教育者从“知”到“会”。
第三,要重视和实施好突发事故紧急应对训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对事故前兆的预判力,并加强其处置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二、机具设备本质安全,科技兴安志在必行
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在安全投入、科技创新方面,与化工、石油等行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具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对安全隐患较大的落后机械应加大淘汰力度,逐步更换为具备本质安全要求的机具设备,就现场来讲,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起重设备、施工机具以及电气装置。其本质安全具体表现为:①机具设备功能的本质安全化,使机具本身的构造具有较完善的防护功能及保护功能。常用的起重机械的限位、安全装置就是防护功能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所谓保护功能就是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不被破坏的安全功能。②机具质量的可靠性,要求是必须保证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运行速度、工作强度、反应灵敏性、联接牢固性而不会发生意外故障甚至事故。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机械设备本身难免因磨损而出现一些故障,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并建立起完善的日检、月检、年检制度,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严禁机械“带病”运行,切实保障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
对于科技创新,国家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对于我们施工现场而言,我们应该肯投入、多投入,把本质安全型设备应用到施工当中去,并主动淘汰一些旧的、坏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从根本上保证施工机具设备的本质安全。
三、注重运用系统工程,全面管理施工现场
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性和经验性,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戴明循环管理法即PDCA循环法是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施工现场的系统安全管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可以从危险源辨识入手,结合施工进度,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整个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各个部位进行综合、细致的安全管理。比如在施工现场中,预留洞口、电梯口和临边安全防护管理难度较大,我们可以采取将各个区域划分开来,在不同的区域指派专人负责,这样形成一个协作的整体,来达到整个施工现场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中。此外通过结合工程进度,对后续工序进行预先监控,提前介入危险源的管理,把事故控制或消除在萌芽阶段。诸如这样的全面、系统、超前的系统管理在现场还有很多应用,这些方法和措施都可以保证系统的本质安全,确保现场平安。
四、制度规范体制健全,科学管理落实到位
完善的制度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现场安全工作制度,才能落实责任到岗,才能落实责任到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因此,要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必须把重点放在责任的落实上,由此建立起一整套从公司高层到工程项目经理,再到项目管理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层层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制度责任确定每一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这样就可以对以后发生的事故进行追究,从而保证现场制度和责任的落实。
施工技术操作行为直接影响到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施工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操作技术行为,坚决杜绝技术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排应具可操作性,做到从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情况,做好专项技术方案,保证施工的安全。②分部分项的施工应做好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方案和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地铁建设安全预警系统就属于比较好的实例,通过对现场的视频监控和监测终端来了解危险源的风险程度,据此给管理层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此外在化工、煤矿行业使用较多的安全风险评估就可以引入到建筑行业中来,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安全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以此来保证现场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隐患的及时消除,从根本上规避风险,从而降低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建筑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筑施工现场要进行有效、成功的安全管理,离不开规范的制度、完善的体制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实现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任重而道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艺技术原因造成部分安全防护无法到位,由成本问题所带来的机械设备技术含量较低,这些都造成了建筑行业本质安全实施进程的坎坷与不平。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所有施工人员、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力量,扭转目前建筑行业安全水平低下的不利局面,逐步实现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2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