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白方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胆碱脂酶活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茯白方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胆碱脂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本组4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结果 治疗1、2组在治疗12周后,CHE均值分别为2608.60和2983.82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24周后,治疗2组CHE为2999.12,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应用中药茯白方治疗12周后,CHE有显著的提高,半年后的疗效更显著。结论 本组结果显示,茯白方能提高患者血清CHE活力,并且治疗半年后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茯白方;肝炎肝硬炎;胆碱脂酶;影响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89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胆碱酯酶在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反映肝脏实质细胞的功能,肝脏发生实质性病变时,此酶活力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应用茯白方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其对血清胆碱脂酶(CHE)活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2例,B级3例;HBV感染者12例,HCV感染者3例。治疗2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2例,B级3例;HBV感染者13例,HCV感染者2例。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0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2例,B级3例;HBV感染者12例,HCV感染者3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浓度、肝功能Child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肝炎肝硬化诊断依据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入选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5~65岁;ALT≤100 U/L,总胆红素≤170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0 g/L<35 g/L;入组治疗前1个月内未用过人血白蛋白、血浆及影响CHE合成的中西药物如复方氨基酸、促肝细胞生长素等;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热蕴结。排除标准:肝癌等[3]恶性肿瘤;伴有心、肾、肺、内分泌、血液、代谢及胃肠道严重原发病者或精神病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Ⅱ度以上、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孕妇或哺乳妇女。
1.3 治疗方法 3组患者6个月内均未接受核苷类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给予基础护肝降酶、对症支持等治疗,用甘草甜素制剂、苦黄、水飞蓟制剂、利尿药等。治疗1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黄芪、阿胶、茯苓、白术、当归、楮实子等)水煎服,1袋/次(200 ml),2次/d,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共24周。
1.4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血清CHE活力。
1.5 统计学方法 用SASS 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2组在治疗12周后,CHE均值分别为2608.60和2983.82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24周后,治疗2组CHE为2999.12,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应用中药茯白方治疗12周后,CHE有显著的提高,半年后的疗效更显著。
3 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2]的活力是衡量肝脏合成代谢的敏感指标,其升降幅度大致与血清白蛋白的高低相平行,胆碱酯酶活性可反映组织损害的程度,胆碱酯酶活力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肝炎是否康复的预后指标。虽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测定对诊断门静脉高压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但它不能反映患者病情的每日变化,胆碱酯酶能敏感地反映病情的变化[4],它是评价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因此改善患者血清CHE活力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术、黄芪、茯苓、阿胶、当归等药物不仅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坏死及变性;还能起到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方中白术、黄芪、茯苓等健脾燥湿,益气利水;阿胶、当归等以培补肝肾之精血;楮实子、当归等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全方采用黄芪与当归、阿胶与楮实子等对药,使其润补而不滞腻、利湿而不温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奏健脾益气、滋养肝肾、活血通络之功效。这些药物能显著增加3H-亮氨酸渗入血清,促进肝脏蛋白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改善血清CHE活力[6]。本组结果显示,茯白方能提高患者血清CHE活力,并且治疗半年后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2] 张健珍.血清胆碱脂酶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28-29.
[3] 姜绍基.临床肝胆病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106.
[4] 罗亚,黄维嘉.肝病患者血清胆碱脂酶及意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26(2):199-120.
[5] 龚成新,和善述.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肝病时的变化及意义.实用内科杂志,1990,10(5):246.
[6] 周慧聪.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在肝病诊断中应用.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8(2):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