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的效益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土地资源的使用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高居不下的问题,中国各个部门和领域也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针来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匮乏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飞速,中国土地开发事业也同样是齐头并进。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使用也日益增多。而当前土地的大力开发和使用不当造成很多土地资源流失,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在土地的使用和开发,我们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尺度,只有把握好各种各样的规则,才能在土地使用的过程中物尽其用。所以土地的使用我们必须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方针来进行相应的使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
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以来是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案,而对于当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我们更是需要执行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的战略和方案来对土地开发工程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整理。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当前的土地资源,并使得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延伸下去,才能在以后的岁月中土地的使用才不会严重的短缺和匮乏。而土地整理项目后的效益评价是土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的完善和规划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评价,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用能值分析方法来对土地开发整理后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分析和归类。而本文作者用意正如如此,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的效益评价下笔分析,力透纸背,希望大家可以参考和借鉴。
1 土地开发整理的能值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农用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是以未利用地或废弃居民点用地为对象、整理增加耕地为目标的土地利用调整措施,通过一系列生物、工程措施对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导致土地自然景观甚至人文景观的改变。目前,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后用地类型主要是农业用地。为全面、系统地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效益,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根据土地整理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产品和服务功能产出的影响,在系统输入能值方面选取有关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投入方面的因子,在输出能值方面选取经济、社会和大气、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方面的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系统输入、输出能值的变化情况,尝试通过一系列指标综合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
1.1 系统输入能值指标
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的能值输入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包括可更新环境资源(太阳能、风能、雨水化学能、雨水势能等)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土壤表土层损失等),这类能值是从自然界无偿得到,不用人类付出货币购买,称为无偿能值或免费能值;另一类能值来源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包括人工工业辅助能(电力、化肥、燃油、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和人工可更新有机能(劳力、种子、饲料等),这类能值需要货币购买,因而称为购买能值或经济能值。
1.1.1 可更新环境资源。本文选取太阳能、雨水化学能、雨水势能,作为计算可更新环境资源的因子。由于三者均为同一地球系统过程的产物,属同一能量来源,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文取其最大的一个数据。
1.1.2 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本文选取耕地表层土的损失作为计算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输入能值的因子。
1.1.3 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本文选取农药、农业机械、电力、燃油、农膜、复合肥等作为计算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输入能值的因子。
1.1.4 可更新有机能。本文选取种子和人力作为计算可更新有机能输入能值的因子。
1.2 系统输出能值指标
1.2.1 农作物总产量能值。项目区经过土地开发整理后,耕地、园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作物总产量增加。通过计算农作物总产量能值,反映经济效益的提高程度。
1.2.2 负担人口数量能值。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后,农作物总产量增加,既而总收益增加,结果是项目区可以负担的人口数量增加,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参与率、支持率提高。通过计算负担人口数量能值,量化分析社会效益的提高程度。
1.2.3 固碳制氧能值。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等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增加生物量,同时释放出O2。这一功能对于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缓温室效应以及提供人类社会和整个生物界的最基本条件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后,改变了项目区的地面植被的状况,起到调节局部气候及大气组成的作用。通过选取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系统CO2的吸收和O2的释放量作为因子,计算相应的能值量,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2.4 表土形成能值。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的形成不仅受到自然成土因素(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和时间)的影响,还受着耕种、施肥、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和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等农田基本建段措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较之其他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来说,有着深刻的、原则上的区别。通过选取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壤形成的数量作为因子,计算土壤形成的能值量,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壤数量的影响。
2 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
从能值分析的计算来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地方的差异、选取因子的差异等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误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为了将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工作引向深入,下一步需在社会、生态影响方面,研究采取更多、更准确的量化因子。
证明能值分析方法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效益评价中具有实用价值,能够较为综合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程度,从而为评估一定区域的土地整理效果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
土地作为自然的非可再生资源,其使用质量的提高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必须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虑系统内各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平衡,考虑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要尽可能减少土地开发,增加土地整理,最大限度不破坏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与周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有这样,土地开发整理才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3个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
[2]许璐璐.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3]信桂新,杨庆嫒,杨华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影响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
[4]曹顺爱.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能值分析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6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