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脱硫系统混凝土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论述了发电厂220吨锅炉用脱硫塔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实情做出决断。
【关键词】混凝土;养护;验收
【中图分类号】TU65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16-01
一、工程案例
我公司2009年脱硫系统工程开始基础动工,由于是改扩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工程费用,未进行前期地质勘探,只有电厂筹建初期地质报告,选址位置位于现有沉渣池(-9.0米)附近,间隔1.5米。负挖过程中原设计脱硫塔高22米,直径11米,基础为(-3.2米),由于在沉渣池回填基础上施工,导致难度加大,负挖至13米才见到原土层。同时一台500kw增压风机及各高压循环泵均建设在原有6KV电缆沟之上,因此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
二、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控制
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是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其中,首要的工作就是下达混凝土的质量配合比。
一般来谟,很多人采用各类教科书或资料中现在的配合比。因为其使用方便,也基本上能满足一定程度的需要。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特性,以及原料的差异,使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原材料的情况与过去不尽相同,或是结构上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必须根据GBJ107-87的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验,以确定适合当地施工条件的配合比来指导施工。
一般情况下,计算配合比者是采用鲍罗米公式,
即:C/W=Rn/0.48Rc+0.61(砾石)
计算时,首选计算水灰比,多面手根据规范提供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来确定配合皆基本数据。但该公式与坍落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靠规范提供的用水量又太笼统。波动范围圈套不易掌握到恰到好处。而坍落度又是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及施工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标,完全靠试验时调整又加大了试验的工作量。因而采用了经验公式计算确定。
用水量 W=136.25+400/Dm-3.125*10-3T+0.7375T
Dm―砾石最大粒径 mm
T-----混凝土的坍落度mm
然后再用鲍罗米公式确定水灰比,并计算出水泥用量。
三、原材料控制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主要的材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水泥的标号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也越大。因此规范规定了最小水泥用量。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对于使用的水泥,应先取得出厂化验单,并且应以28天化验单为准,并进行二次复试后可使用,收到化验单后应认真核对化验单是否与所进水泥相符,各项检验指标,尤其是主要指标,如抗压、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必须合格。
如水泥无出厂化验单或化验单未到,应取双倍试样试压方可酌情使用。水泥复试的取样应严格按照规定。即每一试样均从不同部位约20袋中各取1kg,否则失去了复试的作用。
2、细骨料(砂):砂的试配标准一般为400m3为一个比量。值得指出的是,砂的级配固然重要,但期仍有回族的余地。砂的含泥量的大小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因对其含泥量较难处理,如果含泥量超标,该骨料即不能使用。即使在容许范围内,含泥量如有1%的变化,即可使水泥用量增减10kg,或强度变化2-3Mpa。因此用砂必须注意其含泥量的大小,同时为了水泥啬强度,应尽是采用中粗砂,少用细砂,因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因而需要更多的水泥。
3、粗骨料(粗集料、石子):粗骨料是混凝土中使用的粗骨料应根据结构形式和配筋情况的不尽量采用了圈套的粒径。以获得较高强度或收到水泥用量较低的效果。同时混凝土的强度与石子本身的质量有关,因此在试验中应重点注意其针片状含量与压碎指标两项。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4、不论任何建筑物或施工单位都把该过程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接到配合比后,首选应核对配合比所用材料是否与现场所备材料相符合,然后根据材料情况调整配合比,对材料应做如下几项工作。
(1)抽检袋装水泥平均重量:一般取10-20袋水泥称重后,取平均值,并以此为基准计算其他材料用量。
(2)对沙、石进行筛分,确定砂中的含砂量,进行砂、石含量调整。根据上吉果,下达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制备。
5、混凝土质量的验收
验收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观和几何尺寸。二是内在质量,即实际强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外允质量也可以反映出内在质量的优劣。
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有无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空洞、连接部位,锚筋松动等严重缺陷,如有发生,应进行返工或采取加固措施
几何尺寸检查主要是通过测实量,确定构件是否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下步施工的要求,并对该产品的质量予以评定。
内在质量的验收最为重要,并具有否定权。主要通过检阅各种技术资料,如原材料化验单,施工记录,并在上述记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试压报告单,分别采取方差未知或非统计方法进行强度评定。验收合格后,方为完成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也就告一段落,可以交付使用。
作者简介:
高峰 :(1971-) 男,大连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工程部专工
许佩忠:(1975-)男, 沈阳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专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7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