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3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400-01
  
  
  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随着管、养里程的增加,使用年限的增长,沥青路面受到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相继出现裂缝,麻面,松散,坑槽,沉陷,波浪,拥包,泛油,弹簧翻浆等破损现象,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维修成为其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和原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功能性破坏类。这四类破损的成因归纳如下
  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稳定性。影响沥青混凝土温度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组成材料和施工质量的影响。(1)矿料与级配。尽量选用碱性矿料可提高与沥青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最佳的矿料级配可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间的嵌锁作用,在条件允许下,增加碎石用量,可同时提高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2)沥青与油石比。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是提高沥青混凝土温度稳定性和抗剪强度的主要措施,在规定沥青标号范围内使用较稠的沥青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沥青用量宜控制在3%-6%之间。(2)矿粉。宜使用石灰岩、冶金矿渣等磨成的碱性矿粉,应严格控制矿粉的用量,一般矿粉与沥青用量比宜控制在1.0-1.2之间。(3)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拌和,摊铺和压实的质量以及施工环境均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技术性能。(4)水稳定性。从设计到施工水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路面中的水存在形式多样,作用方式也各有不同,动水压力的作用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结合力,使混凝土合料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外界水的冲刷破坏路面的材料结构,水的渗管会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陷。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即使改制为企业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经营模式仍然没有跳出这种模式的束缚,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4)养护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一般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管养分离,公路养护市场化
  1、积极培育养护工作市场。首先,积极推进养护单位企业化。将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作的生产性单位与公路管理机构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专业化公路养护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其次,选择灵活多样的生产作业组织形式,根据养护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自主选择生产作业组织形式,可以采取小修与保养分离的专业化作业方式,最后,要逐步放开养护市场,但为鼓励养护单位加快改革的步伐,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过渡保护期,等到养护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强竞争力后再向全社会开放。
  2、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度。公中波 修保养实行招投标承包养护和合同化管理,承包人在契约规定期内自行组织生产,决定分配,较大型工程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通过实行养护招投标,使公路部门的管理工作由目标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促使公路养护真正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形成国路民养的日常养护模式。
  3、引进养护工程监理制。人事以及福利的改革解决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制改革是否深入的关键。目前养护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固定工,合同工,农民工。这些人员普遍文化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作业要求,同时他们待遇低,有些养老保险也难以落实,因此,必须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可探讨的办法是:对老养护工人进行工龄买断,内退,转岗分流等后,剩余的养护工人逐步过渡到全员聘任制,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要雇佣季节工,最终形成两种员工结构,一是有文化,有技术专长的聘任制工人。二是雇佣的临时工人,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界限,实行市场化管理。
  4、制定与公路养护市场化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为规范公路养护市场,保障公路养护市场化健康发展,需制定出台一系列相适应的管理办法。(1)政府应建立养护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进入养护市场的条件,同时制定养护市场市场竞争和交易规则,保证市场主体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去获取生产要素,真正实现公平竞争。(2)建立科学,规范化的养护质量检测,监督系统,这是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3)规范高速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保证养护资金足额投放。
  5、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目前,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无论是在路面检测还是在数据采集,计算机综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一切还都处于起步阶段,检测手段的精度和效率低,费用大,数据采集和积累的不够,所以在管理上必须要走在前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以人工的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但是,受到现有管理体制和养护经费等的制约,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还远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走机械化养护道路,必须配备相应的专用机械,对于比较鹭的养护设备,可以采用社会雇佣的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减少初期的资金投入和日后的维修管理费用。
  6、提高养护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反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
  7、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是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周萍,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标准化,2007。
  [2]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李平,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科学之友,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7630.htm